阿拉爱上海

论文:营造多元的阅读环境(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19日 18:13:23

  3.让书籍伸手可及。

  在活动室进出最频繁的区域设置一个阅读区,里面摆满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各种书籍,早晨一走进活动室最先看到的就是阅读区。通过经常性的阅读带领孩子进入图画书所描述的情景中去,让孩子拥有一些新的体验,而不是通过提问来督促孩子学会里面的内容。要认识到图画书的引导不是让孩子去学会什么,而是让孩子去感受什么,体验什么。儿童通过这样的体验中不断地认知自身和周围的世界关系,进而对自身进行有意义的思考。

  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饭后散步结束,老师就和孩子一起开始阅读图书,选择一本图书读给孩子们听。并适当地提问,讨论,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请孩子们推荐好书让老师读给全班的好朋友听,孩子都有向师性,他今天推荐了一本书,我明天也要推荐一本书,这样不仅使全班的孩子都投入到阅读的中去,而且还提高了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因为,孩子要首先发现好书,才能推荐给大家。

  二、阅读图书的指导策略

  图画书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指导孩子进行正确的阅读图画,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

  1.读懂多样化的封面。每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封面都暗藏玄机,引导孩子读懂封面,是读懂整个绘本的第一步。通常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封面的解读;有时候可以从封面猜故事。如《蚂蚁和西瓜》封面上鲜红的瓜囊上一片小小的白色区域,是画家搞错了吗?忘记漏画了一小块?孩子们带着疑问边看绘本边思索,看到蚂蚁们在西瓜痛快地吃和玩时,突然想到“是蚂蚁把西瓜吃空了呀,书是白的,所以漏出白的来了”; 有时候精彩纷呈的封面是引人入胜的开头,如《汤姆上幼儿园》中,在一间教室里,一群小兔子围着一只大兔子在看手偶表演。丰富有趣的封面都能一下子吸引住小读者的眼球。

  2.不要遗漏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也称为“蝴蝶页”。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它往往不只是简单的一张的装饰画面。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我爸爸》这本幽默的绘本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我爸爸》的环衬上的图案就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黄色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而《蚯蚓的日记》的环衬竟然都是蚯蚓在不同时期所拍的照片,有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留影,有自己和家人、好朋友的合影,还有自己的考试成绩单和教师的评语,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蚯蚓的成长记录,虽然还没有开始读故事,但已经被这些可爱的画面给吸引住了。

  3.暗示主题的扉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但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还与绘本内容息息相关,暗示着主题,透露着细节。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实际上有两个扉页,第一个是张单页,第二个是一个带版权页的跨页。在第一张扉页上,作者画了一只小兔子骑在一只大兔子的脖子上。你看,这时的大兔子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头都扭了过来,一双黑点似的眼睛望着书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询问你:嗨,你准备好了吗?快和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里吧!当翻过这一页,你会看到三幅充满了动感的小图——大兔子背着小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蹿……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里。于是,我们看到小兔子紧紧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这富有动感的画面把读者的视线牢牢地锁住,想不看下去也难。在绘本《三个强盗》中,扉页是一轮黄色的满月之下三个头上戴高帽子的人,看不清这三个强盗到底是谁,他们到底要去抢什么?这个疑团在扉页提出,之后才会吸引小读者去正文中找到答案。而绘本《漏》的前后扉页则各是一个有缺口的泥碗,前扉页上空碗和后扉页上的装满往下水滴的碗相映成趣,使两个扉页成为动态的画面,让人回味。

  4.精读部分的正文。朗读正文毋庸质疑,图书的正文部分究竟是应该由教师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呢?日本最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都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优美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孩子在阅读中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为一生的幸福打下精神的底子。

  在图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翻拍书中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孩子们一起来阅读。在孩子欣赏画面时,教师应投入感情地朗读故事,并辅助动作、神态的生动、夸张的手法来“演”故事,有时还可以用故意犯错来培养孩子读图的敏感度。给孩子读图画书时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看图画。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是在图画上表现出来的故事,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引导孩子阅读正文时,切记注意不要急着说教,或是不断地提问、说明,应注意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知识和智能。在听老师读《好饿的毛毛虫》时,就有孩子一边盯着那条因为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虫,一边做出了自己的诊断:“毛毛虫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才生病的。”因为孩子从毛毛虫身上联想到了自己,像他们这样的孩子肚子痛时,首先寻求的就是妈妈的安慰。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