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策略谈(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24日 18:52:08

  例如:司机阳阳开的车与其他的车背道而驰,交通警察上前指责阳阳,于是两人之间发生了争吵。见状,有小朋友向教师告状:“吵架啦!”教师查清缘由后问阳阳:“你开车的方向怎么与别人不一样?”“马路上的车都是这样的,这边的车朝这里开,那边的车朝那里开。我是那一边的车,就朝那边开啦。”阳阳边比划边说。周围的幼儿明白了:“噢,原来是这样的。”

  当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了认知冲突时,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教师应该及时回应介入。其价值在于:第一,在幼儿眼里教师的身份是审判官,但教师并没有主观地做出判断,而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并给了阳阳充分表述的机会。第二,教师的适时介入平息了幼儿间的争吵,引导了幼儿互相倾听,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为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在回应型介入中,教师扮演的是“舞台管理者”的角色,他们不参与游戏,但会积极帮助幼儿为游戏做准备,并随时为正在进行的游戏提供帮助,也可能提出适当的建议,以延伸儿童的游戏。回应型介入主要优势表现在能够及时应答幼儿的问题,满足幼儿的即时需要。但有可能不能深入了解幼儿的游戏状况,介入内容局限于表层.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介入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上述的三种介入策略类型可能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当然,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游戏体验并非与教师介入的频率和深度成正比。有的教师介入频率很高,但幼儿的游戏热情未必很高。教师的过度介入往往会干扰、转移或替代幼儿原来的活动意向,降低幼儿的自信心,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决策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掌握好介入的时机,适时适宜地介入幼儿的活动,不断调整和反思,使游戏活动正真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