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10月06日 10:14:15

  内容摘要:3-6岁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凡事都想试一试,但他们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因此,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        方法途径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希望,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可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身体的协调性较差,并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因此,在幼儿阶段烧烫伤、气管异物、交通事故、等安全事故常有发生,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同时也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怎样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安全的保护和良好的发展,一直是家长和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认为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就能够让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如热水、药品是幼儿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花花绿绿的药品会让幼儿误认为是糖豆而吃进肚里。杯里的热水也会因为幼儿不会判断而造成烫伤。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对事件的预见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识。我组织专门的讨论活动,倒一杯热水、拿来一些药品,请幼儿讨论一下,从而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在讨论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张旭说:"杯里冒着热气,一定非常烫,不能马上喝。"马铭枫说:"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烫手就不能喝。"钱雨渲说:"喝水的时候,也应该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会烫着了。"当我拿来花花绿绿的药品时,开始幼儿真的以为是巧克力豆呢,纷纷问老师:"真的是巧克力吗?真的能吃吗?"我和一个小朋友进行情境表演,将药粒喝下,不一会开始肚子疼,幼儿马上意识到药是不能随便吃的,生病了应该去医院。在幼儿园应请老师帮忙吃药,在家应请爸爸妈妈帮忙。

  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那么就应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二、创设环境,使幼儿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我发现幼儿常常在室内乱跑,发生相撞的事情,于是与幼儿进行商量,我们决定在室内布置一些安全标记,提醒幼儿注意。我们就从认识安全标记入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班内的电视机及空调上张贴了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了下滑危险的标记,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在活动区,我们还开设了安全角,墙上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玩具柜内摆有救护车、救火车、警车等,还有电话、手机模型。在进行活动区活动时,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

  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户外发生摔伤、磕伤或被尖锐物扎伤等情况其实多数是因为幼儿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如在科学课中:讲到五官时我先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这些器官的功能和特点,让幼儿明白身体各个器官的重要性,它们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平常我们不能拿一些锋利的器具破坏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而且要保护它们,

  四、利用标记、语言进行暗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我保护能力是紧密结合的。小班刚进入幼儿园,幼儿年龄小,一些常规的养成还不能形成习惯。于是,形象的标记帮助了幼儿。刚开学,幼儿入厕、喝水常常拥挤,我不断的提醒,但不见成效。于是我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水罐旁贴上小脚印儿。幼儿马上明白了,只有踩上小脚印,才能洗手、接水,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一段时间过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同时幼儿的行为规范也养成了,自然,安全的隐患也消除了。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醒在逐渐减少,幼儿学会了积极地防御。

  五、抓住时机,进行随机教育,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小班幼儿具有好奇心强、好动的特点,而且不知深浅,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师不注意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就限制幼儿的活动。虽然他们年龄小,但他们也需要不断的获取经验,在生活中去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感受。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一次,王颖在关门时手被掩了一下,孩子们看到王颖受伤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纷纷说:"以后可不能关门了。"幼儿知道不再关门、玩门了,可能以后幼儿由于玩门受伤的机率就会很小了,但是,我认为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这样会抑制幼儿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后幼儿一开门、关门就会想到会掩手,事事需要成人帮忙。这样,幼儿会越来越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于是,我请王颖讲讲怎么掩到手,帮助幼儿分析怎样才能不掩手。让幼儿知道一手扶门框(墙)、一手扶门把儿是正确的方法。并让幼儿亲自实践,掌握开关门的技能。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