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产生的心理伤害及应对措施(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10月08日 22:22:13

  如果说教师在无意中说的话会伤害幼儿的心理,那么还是有点值得原谅,因为毕竟是无意的,反之如果是有意的呢?是不是也应该值得原谅呢?就像有一位幼儿在拿图书的时候,不小心没有拿稳,结果图书掉到地上了,这时候如果老师只是叫他捡起来那就没事了,但是有一位老师却言辞犀利地说:"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早上饭没吃啊,一件事情都做不好,真是的!"这样的话对于这样的幼儿来说伤得多痛啊!

  我想,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往往没被许多幼儿教师所意识到。我们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也应作深刻的反思,以免在不经意中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

  我还看见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调皮的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小心跌了一跤,老师见到后,不但不给予同情,相反还对孩子说:"摔倒了吧?!叫你那么调皮!才好!"在孩子需要安抚的时候,我们却用难听的语言去刺痛他,真是不应该!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孩子的心永远地痛!

  (二)教师评价的不恰当对幼儿的伤害

  新《纲要》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从而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而在平日的教育过程中有许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往往不能做到,反而常带有先入为主,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的心理倾向。就拿最普遍的一个例子来说吧: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平时表现特别不好的、调皮、捣蛋,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的幼儿,如果这些幼儿与同伴吵架或发生矛盾了,那我们的许多教师在处理时就会带有偏见,潜意识里认为一定是他先错了,有的则不分清红皂白,马上在其他幼儿面前批评指责一番。此时,下面的孩子一定是积极地拥护老师。到最后有些老师还会来个总结:"你呀,看看谁,他多乖,你该向他学习"。我们都知道,这位老师是想通过集体让他的行为有所改变,但是这样的教育对那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伤害,并且这样的教育误导了其他没有犯错误的孩子。

  (三)教师的偏爱对所有的幼儿都是一种伤害

  偏爱是指教师不能把爱公平地撒向每一个幼儿,而出现的厚此薄彼的一种情感偏向。教师的偏爱影响着教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教育行为,而这些又影响着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有一次,我走在路上听到一个孩子和妈妈的对话。孩子说:"妈妈,我们班上的老师最喜欢赛赛了。"妈妈说:"不会的,老师也喜欢你和其他小朋友的,只是你没有感觉到。""她们只喜欢赛赛,大家都这么说的,有时候也很难受。"

  听到这段对话,让我想到:教师的偏爱,不仅会使得被冷落的孩子产生心理异常,同时也会使得受宠爱的孩子心理发展上出现偏差。 偏爱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一种伤害!为了所有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公平地关爱每一个孩子--不管他们的个性如何,长相如何,能力如何,社会背景如何,他们都是我们祖国的未来!

  (四)教师的情绪给幼儿带来的心理伤害

  因为教师的情绪,当孩子犯错误时,教师处理起来总会带点负面情感,这样也会导致幼儿的心理伤害。去年在网上有过这样一段视频,一位幼儿园的老师,她的孩子也在幼儿园上学,那天,她到班上给孩子喂药,她的孩子告诉她***小朋友把她手上抓破了,这位以家长、老师双重身份出现后不管什么原因让那个孩子不停打自己的手,后来又把她拉到墙角推倒在地上,而对自己的孩子是抱了又抱。试问,这位老师家长为什么只把爱撒向自己的孩子,对别人就可以那么的狠心呢?即使孩子犯了一点错,老师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呢?为什么不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呢?孩子面临老师那凶神恶煞的样子心理能不受到伤害吗?我想这件事对这位小朋友的伤害绝不仅仅是表面的伤害,而是内心深处的伤害,正是这一伤害,使得本来很活泼的一个孩子变得内向沉默。如果那位教师能冷静一些,或许犯错误的孩子会主动出来承认错误;如果那位教师再冷静一些,就不会让孩子的心长久地痛了。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充满爱心与耐心,如果整天阴沉着脸,动不动就对幼儿大声呵斥,那么,幼儿园将被笼罩在压抑的气氛之中,幼儿的心理将被扭曲,情绪不稳,甚至出现暴怒、焦虑、抑郁等,且会对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的发展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中不让幼儿心中有一点秘密也会对幼儿心理产生伤害

  观察幼儿,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教育的前提条件。观察幼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了解幼儿心理发展所遇到的困难,然后据此给予幼儿及时的适当的帮助。而有的教师观察幼儿,不是为了上述目的,而是为了了解幼儿犯了什么错误,做了什么违纪的事,在教师认为必要的时候,给幼儿一一地列出,使幼儿无地自容。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加上敏锐的思维能力,会令许多幼儿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甚至心中最隐秘的念头也逃不过教师的"火眼金睛"。长期生活在教师"火眼金睛"下的幼儿,一定会觉得在幼儿园里生活没有安全感,处处事事都得小心,否则……。这样当然不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