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产生的心理伤害及应对措施(3)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10月08日 22:22:13

  幼儿的心里是脆弱的,是极其容易受伤害的,并且一旦受到伤害,将会给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消极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对幼儿心理的伤害,使他们的心理能健康地成长呢?我觉得以下几方面是很重要的:

  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坚持因材施教

  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每个儿童,充分认识心理伤害的严重后果。教师所追求的就是 要实现每个儿童"个人的""自由的"发展,就是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个人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不可"一刀切"。

  二、加强对自身的情绪调节

  教师要善于做自己情绪是主人,教师整日与幼儿在一起生活和活动,教师的言行和情绪状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儿,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以理制情"。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自觉地支配自己的情绪。再次,要自我疏导。我们幼儿教师,无论你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在组织幼儿活动之前一定要首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努力争取在组织幼儿的每一次活动时,都能以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幼儿、感染幼儿,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万不能迁怒于幼儿。

  三、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合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时间及空间环境,在集体生活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伙伴,进行自选活动。在自选活动中,幼儿可以毫无顾忌地交流思想、无拘无束地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有共同的语言进行交流,有自己作决定和自己提建议的机会,幼儿能够独立地解决难题。在交往活动中幼儿肯定、相信自己,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成就感、自信心,并且逐渐形成"我能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识。同时良好的同伴交往是保持人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基本需要,正如英国著名学者培根所说:"当你遭到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时,向知心朋友倾诉一下,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其实我们成人也有这样的感觉, 幼儿也是如此,如果他们长期处于郁闷的情绪中,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如果他们跟同伴倾诉自己的心里的愉快或伤心,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心情就会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可见,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让孩子学会交往的技巧,养成愿意与别人交往的习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使孩子以健康的心理来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我们在尽量避免伤害幼儿的同时也要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自己调节心理机能。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强者,不是只会躲在大人身后的小宝宝。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