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农民工家庭对儿童影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10月16日 18:41:3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安于现状,为了寻求高质量的生活,他们加入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行列,他们的外出使得孩子们小小年纪不得不离开家乡,尾随父母来到城市。由于各种原因,孩子进入流入地的学校给当地的学校、老师带来了很重的负担。身为这群孩子的班主任,我有幸成为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小组的成员,有机会更多地深入农民工家庭,通过与他们沟通交流,我发现在众多矛盾中,最突出的当数家庭教育问题。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对于孩子的教育几乎为零,即使不忙于生计也苦于文化水平低,无法辅导孩子。

  走过、看过、经历过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很多的。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必然要经历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教育。作为孩子成长基本环境之一的家庭在教育中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首先,家庭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儿童和家长朝夕相处在一起,接触机会较多。一方面家长的素质、教养、人格、言谈、举止、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影响儿童,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儿童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的个性特征、道德品质、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在家庭中表现的最为充分和自然,家长对儿童的表现又极为关注和敏感,所以有条件了解儿童各方面的情况,并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养。其次,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儿童最亲密的社会生活群体。家长和儿童之间具有血统的亲密情感,这种亲密性决定了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家长对儿童的成长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爱抚,这是儿童成长的坚实基础。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曾说:"家庭集体、父母亲以及其他长辈们成熟的智慧世界就是幼儿思维的基础。"家庭的亲密性决定了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更容易接受来自家长的教育和影响。第三,家庭教育具有广泛的内容,包括:学习、品德、健康、卫生、安全、礼貌、交往、兴趣、情感、家务、消费等等。这些内容的有效利用,对儿童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还必须有家庭的全面配合,充分利用诸多的教育因素进行广泛的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取决于家庭环境、人员结构、家长素质、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家庭的经济状况等。

  纵观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和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一)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有:1、影响孩子的认知。孩子认识客观世界需要有安定的环境和外部的刺激,家庭心理氛围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家庭为孩子所提供学习条件的优劣。在被调查走访的家庭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家庭拥有良好的心理氛围,孩子的学习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宽松的学习空间使孩子的思维顺畅,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但是父母流于形式的口头关心,使得孩子们学习动机不正确,学习效果不好,只有极少数学习效果好的。还有一部分家长夫妻关系不和谐,彼此互不尊重,互不理解,孩子没有足够的学习空间,思维受阻,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存在一定的难度。2、影响孩子的情感。孩子的情感是脆弱而多变的,他(她)需要父母的爱护和关怀,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初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直接的爱,表现为需要父母亲切的话语和身体的接触。在孩子不安、恐惧时,表示安慰;在孩子进步时,表示称赞和鼓励;在孩子痛苦时,表示安慰和同情;在孩子委屈时,表示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孩子在不安、恐惧、委屈时,很少得到父母的安慰、同情,更多的则是打骂。在委屈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3、影响孩子的品质。品质是一个人个性的道德侧面。家是社会的缩影。孩子长期置身于某种道德氛围中,可能产生与家庭同样的道能德心理。这是因为孩子小,知识少,缺乏道德评价能力,往往服从于父母的权威,以父母的判断为自己的判断,并在道德情感的推动下,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表现出一定的品德行为。另外,父母是否以身作则,对形成孩子的品德具有更直观的心理意义。4、影响孩子的健康。家庭的心理氛围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也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长期生活在良好家庭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心情愉悦,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喜欢交际,他们自身器官发育和新陈代谢良好,生活休息有序,加之适度的体育锻炼,体质会不断增强。相反,长期生活在不良家庭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往往会过渡焦虑、自我封闭,思维不灵活甚至会存在心理障碍,由此会造成孩子饮食不足、思维不灵活、身体各部分的机能不能发挥最佳水平,影响身体发育。(二)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环境包含着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包括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家庭心理环境则是由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内容所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在调查中,有的家庭经济宽裕,陈设讲究,家用电器应有尽有,然而家庭成员不和睦,早晚弥漫着火药味,埋怨、责骂、争吵、打架此起彼伏,给孩子造成了好强、急躁的性格。有的家庭里谁发生了什么事,大家莫不关心,造成孩子有些孤僻,遇事太冷静,缺乏敏感和热情。有的家庭成员互相尊敬,彼此体贴、关心。即使有矛盾,多是心平气和的协商解决,这种家庭造成的孩子多数性格开朗,待人有礼貌,遵守纪律,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较高的自觉性,比较容易接受教育,但孩子胆小,循规蹈矩,缺乏闯劲儿。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