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在课堂中提高儿童的绘画兴趣(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10月23日 21:12:46

  三、开展个性化教育

  早在1975年,个性化教育(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lan)就被美国联邦政府列入了公法第94-142条,要求教育者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能力、发展水平、特殊的学习要求来设计教育教学计划。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有两个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一个是"有教无类";另一个就是"因材施教"。更早地提出了教育要关注个体,尊重个性。美术的个性化特征是美术学习中最珍贵的部分。归纳起来它有两个最鲜明的特征,即个体的差异性和表现的自由性。所谓个体的差异是指学生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学识和经验上都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不仅视其为正常,并应依据其差异性开展教学,促进个性的发展。表现的自由性可看成,艺术是个性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科学是我们,艺术是我。"用两个不同的代词准确地区分了科学与艺术之泾渭。即便是同一物象,在不同画家的笔下也会出现极大的差别。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没有技巧经验、"白纸"一样的孩子呢!有的老师画一条鱼,就要求学生照着那条鱼画,画树也永远是一种模式的树,这种抹杀个性的教育,后果是相当可怕的。笔者曾教过一个美术兴趣班,出了一个题目是《夏日》,让学生自由作画,结果很多学生画的太阳、树、房子的造型、色彩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连构图也是相同的,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同一所学校老师教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用强制的方法,使学生的作业呈现同样的风格,从应试的角度看或许是成功的,但在美术教育的意义上则是失败的,更不用说孩子的绘画兴趣和灵气就这样被消磨掉了。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说:"如果人的潜力和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伟大画家达·芬奇是一个患有"多动症"的人,尽管一生中有过很多的绘画作品,但是能够最终完成的仅有17幅,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只画了一半,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就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遗留了大量的"半成品"。尽管这样,我们也能从他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仅有的17幅作品中领略到他超人的智慧和创造性。因此,达·芬奇的事业是成功的。为了使更多的"达·芬奇"不致被泯灭,我们不应该再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运用机械化的流水线作业制造大量整齐划一的平庸"人才"了。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去组织教学,吸引孩子,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视、触、味、嗅、听等)参与教学,与他们产生共鸣,提供一个能让其自由发挥智慧的创造的空间。教师可在教学中导入童话、童谣、儿歌、动画片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并采取室内、室外教学相结合,个体绘画和集体创作相结合,纸上绘画与多种材料运用绘画相结合,写生画、记忆画、创作画训练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大胆打破传统教育"一言堂"的模式、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让孩子们加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布置学生以《大街上的色彩》为题作画,可先带孩子们外出参观,再开始构思。一般来说,小孩子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马路、树、房子这些静态的物体的颜色,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你们在街上看到什么流动的东西吗?孩子们就会马上活跃起来:"有人","有公共汽车、小轿车、观光车"……对,他(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还有白天的大街和晚上的有什么不同呢?"晚上有路灯"、"有广告霓虹灯"、"还有五彩喷泉"。小朋友再想一想,一年四季,刮风下雨,大街上的色彩一样吗?"不一样。"对!大家还想得出更有特点的街道吗?"有哇,过节和不过节的时候,街上的颜色也不一样。过节的时候,街上挂满小彩旗、灯笼、彩灯,五颜六色,漂亮极了!"(马上有思维活跃的孩子讲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在讨论过程当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一些课前准备好的街景VCD,加深他们的视听觉印象。随着讨论的深入,孩子们情绪高涨起来,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只要适当地引导和点拨一下他们的画面构成、色彩秩序即可。新型的儿童教育方法---蒙特梭利科学教育方法认为:儿童必须与四周环境中的人与事物保持一种圆满的依赖关系。儿童需要自由。儿童只有借着自由,才能产生一种最敏感而独特的能力,缺少其一,儿童的精神生命将无法展现出潜能,而儿童人格的发展也将会受到阻碍。孩子的个性得到尊重,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地创造,这样兴趣激活了,画也动人了。

  五、艺术欣赏教育为儿童插上理想的翅膀

  经常对孩子进行艺术欣赏教育,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唤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对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及创美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如欣赏国内外绘画大师的名画、世界著名建筑物、雕塑、经典的设计范例……我们生活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当然少不了画山、画水。让孩子们欣赏李可染、齐白石等大师画的桂林山水画,学习大师是如何观察、表现和创造的。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