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多媒体教学让音乐活动更精彩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4年01月01日 19:43:11

  摘要:

  多媒体教学在音乐领域中正逐步被广泛运用,本文就多媒体如何让音乐活动更精彩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培养想象美、提高创造美及教学效率和质量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幼儿园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音乐活动

  正文:

  随着新课改改革的稳步推进,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运用。由于它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特点”,使音乐学科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扩展了音乐教学容量,开阔了幼儿的音乐生活和音乐视觉,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而且对于开启幼儿音乐心智,激发幼儿音乐的兴趣,加强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境的创设,发展幼儿的个性与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幼儿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前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激起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多媒体以幼儿最喜爱的动画方式,创设趣味盎然的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示色彩鲜艳的画面,播放动听悦耳的音乐,更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

  如:在教授《春天》这首歌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春天的景色,然后让孩子们观看电脑里制作的春天景象,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明水秀的大自然展示在孩子们的眼前,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哇!多美呀!把他们带入了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了“桃花盛开”、“小朋友游戏”、“蜜蜂飞着到处采蜜”、“杨柳树迎风飘扬”等美丽的景象,孩子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了,纷纷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挥舞起小手来了。这样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向孩子传递了春天的信息,并且引导他们满怀激情地演唱了这首歌,从悠扬的歌声中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幼儿仿佛置身与春天的景色里。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幼儿的想象美。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幼儿的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想象美。

  如音乐活动《打喷嚏的小老鼠》我利用flash技术设计了曼妙的画面,配以动态情景,讲述故事内容。以诙谐的卡通形象再现了小老鼠打喷嚏、晒太阳、欢呼的画面。而画面富有节奏的变化也与音乐的变化相吻合,使幼儿初步感受了音乐的节奏属性。通过完整的画面、音效、故事欣赏,将幼儿带至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氛围中,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将幼儿的情感体验也带入美妙意境之中,萌发了他们在活动中初步的审美体验。

  三、利用多媒体发展幼儿的创造美。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时,我认为要让幼儿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幼儿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

  又如在《打喷嚏的小老鼠》这个音乐教学中的第三环节是创编动作。韵律活动是幼儿对于音乐形象化的一种体态传达,而创编动作的前提是幼儿已有相关的经验。在讨论各种动作时,直观地演示了动作:画面中小老鼠配合音乐的节拍跑跑、打喷嚏、欢呼,形象地再现了动作的节奏感化解了教学难点。而在“晒太阳”这个情境处,课件生动的场景配以抒情的乐曲,使幼儿产生如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创造性,自然而然创编出相应的动作。这种以幼儿创编再共同练习的学习方法,真正发挥了孩子的主体性,为他们架设了一个能够生动演绎的舞台。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多媒体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储的声音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交互。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录象教学手段中的种种弊端,教师能更加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

  如:在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演示图谱,又要指挥孩子演奏,有时手忙脚乱还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现在我们把信息技术有效的运用到节奏活动教学中,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弊端。

  不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多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幼儿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幼儿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幼儿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让流淌的歌声可视化,幼儿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枯燥的音乐理论、无休止地唱歌和听那些似懂非懂的音乐,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