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中班幼儿看图讲述的特点和教师的指导策略(4)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4年04月19日 12:56:44

  如看图讲述《救小鸟》,它所展示的是一个小朋友机智救小鸟的故事,图意清晰,主题明确,既表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又表扬了小朋友聪明机智的行为,具有双重的教育作用。这个活动的语言呈现连锁式,提的问题需层层紧扣。在第一幅图中,通过问题"图中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帮助幼儿了解了故事的人物和地点,然后继续提问"小鸟和冬冬是好朋友吗?你怎么知道的?"特别提醒幼儿关注"小鸟"和"小朋友"之间那种自然和谐的关系,"你喜欢小鸟吗?"用这个问题引发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当后来出现一个打鸟的陌生人时,小朋友很自然地萌生了"救小鸟"的想法。"冬冬是怎么救小鸟的?""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来救小鸟?"利用角色置换法,使幼儿进入这样一个语言环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讲出自己所能想得到的办法来帮助小鸟,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生成新的问题,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幼儿了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种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更多的体现在"看图续编"的讲述活动中,如续编故事《小老鼠旅游》,讲的是一只小老鼠,看见小朋友在河里开小船,也找来半个西瓜皮,当作小船,坐进去到河面上玩,半途中,感觉肚子饿了,就啃西瓜皮,对小鱼的劝告充耳不闻。这时教师提问"小鱼为什么要劝小老鼠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提示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结局,再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了幼儿的口语能力,也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纲要》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整合能力和运用能力。要想使孩子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和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讲述是幼儿最主要的训练形式。讲述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看图讲述、排图讲述等主要以图片为依托的讲述活动外,还有情境讲述以及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安排的一些谈话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利用积极、有效的提问,努力促使幼儿想说,会说。在注意问题的开放性的和挑战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适宜性,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好问、自信、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要想让幼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就要为幼儿提供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而看图讲述也是中班幼儿语言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上是我对中班幼儿看图讲述的特点和教师指导策略的一点浅显的见解,我想有效地开展看图讲述活动,一定能够提高中班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为幼儿发展书面语言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我还将更努力的探索和总结经验,使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7月)2、《幼儿语言的培养问题》(1980年03期)3、《教育之窗》(1980年11期)4、曹梅着《对幼儿语言教学新探》2001年03期5、《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之平台》(2007年16期)6、张琴、吴小青着《在多种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2005年12月)7、《学前教育》(2005年4月)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