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古代也有“胎教”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8年01月05日 11:05:26 

  舐犊情深,古今中外人之常情。国人对子女的培养更舍得下工夫,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娃娃抓起”自不待言,甚至十月怀胎期间,也要细心呵护,设法教育。

古代也有“胎教”

  ●西周就有“胎教书”

  据《大戴礼记》等书记载,胎教的历史相当悠久。远在西周,人们就总结出一套胎教知识,并专门记录下来供后人参考,“胎教之道,书之玉板,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这里说“置之宗庙”,表明当时的胎教还局限在贵族阶层,并不普及。

  战国时期,普通老百姓也开始注意胎教,孟子母亲当年怀孕,就是如此。《韩诗外传》卷九记孟母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从孟母的话可以看出,那时的胎教首先要求孕妇注意身体姿势、日常行动,要安心养胎;如果任意走动,受点惊吓,孩子出生后可能会落下病根。这是胎教的生理环境,也是胎教的基础。

  ●侧重姿势、运动、饮食

  到了汉代,这方面的知识日益丰富,孕妇不仅要注意姿势、行动,也有饮食禁忌,例如《淮南子》记载:“故妊妇食兔,子生缺唇。”(这只是古人的认识,并不符合现代科学)

  除此之外,孕妇更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文学家贾谊说:“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新书》卷十)因为在时人看来,母亲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聪慧程度,以及他们将来的善恶取向,“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列女传》卷一)既然胎儿对外界的东西有“所感”,那么就应该让他(她)在妈妈肚子里听纯正的声音,比如高雅的礼乐;不纯正的“淫声”不能听。或者可以给胎儿朗诵诗歌、讲故事,这样才会才貌双全,“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这个结论也许并无多少科学依据,更多美好愿望的成分,却反映出人们对胎教的重视。

  • 古代胎教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