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宝宝日常生活易受这4种伤害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6年02月25日 10:13:10 

  天气转暖,在家窝了一冬天的孩子们终于尽情外出玩耍了,但由此带来的意外伤害事件也不断增加。记者从各大医院门诊了解到,近期因骨折、烫伤等意外事故就诊的孩子明显增多。但在接诊的过程中,医生们发现,鲜有家长在入院前能对孩子做出正确急救处理,有的甚至因处理不当导致孩子伤情加重。对此专家指出,家长加强防范意识,了解正确急救措施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关键。

宝宝日常生活易受这4种伤害

  烫伤先用冷水冲洗

  门诊报告:

  1岁的琪琪不小心打翻了一杯开水,致使头面部、颈部及胸腹部烫伤。误认为食盐水消毒,母亲在女儿原本浅度烫伤的部位上撒了一层白白的食盐。医生指出,这一做法十分危险,不但对治疗烫伤没有帮助,反而容易引起高钠血症,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小琪琪入院后,医生下了病危通知。

  防范措施:

  家里的开水瓶和电饭锅、油锅不要随意放;给宝宝洗澡要先调好水温;做饭时尽量不要让孩子靠近厨房;抱孩子时别喝开水、抽烟等。

  急救方法:

  家长不应轻信“偏方”,涂抹酱油、醋、酒、牙膏等可能会引起细菌感染。

  一旦发生烫伤事件,首先用流动水冲洗孩子的伤口;保持烫伤处在冷水中持续浸泡至少30分钟;冷水降温后,可以脱掉伤处的衣物或者袜子,如果衣服黏住了伤口,可以把伤口周围的衣服剪掉;用干净毛巾等覆盖烫处,尽快送医院。

  骨折可用夹板“固定”

  门诊报告:

  5岁的叮叮在一家类西餐厅游乐区玩耍时发生意外,当时他在滑滑梯上准备下来,结果被绊了一下直接摔到了地上,医院鉴定结果为左上臂双骨折。

  防范措施:

  家长应注意宝宝经常发生摔伤的场所:床上、楼梯上、窗户上、树上、自行车上、娱乐设施上等。家中的窗户边不要放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等家具。此外,还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攀爬凳子、桌子、床等家具;地板上的水要及时擦干;在游乐场等场所玩耍时家长要做好看护。

  急救方法:

  解建主任指出,若幼儿跌倒后有骨折,家长不要按揉肿胀部位,或随意牵拉活动关节。如果可能,把孩子伤到的肢体用自制夹板固定住。夹板可用木片或折叠起来的报纸或杂志制成,放在受伤的肢体下面或侧面,用三角形绷带、皮带或领带缠住夹板和受伤的肢体。不要缠得太用力,不要用纱布或细绳子,这些都可能阻碍血液循环。

  家中溺水要重点防范

  门诊报告:

  张女士在家给宝宝洗澡。她给宝宝套好脖圈,放到婴儿游泳池里后,才发现忘了拿浴巾。于是张女士一路小跑到隔壁房间取浴巾,回来发现宝宝几乎大头扎进水里。张女士急忙把孩子从水中抱出来,还好没出什么事。

  防范措施:

  只要容器中的水高度达5厘米左右,就可能对宝宝构成威胁,包括浴盆、浴缸、马桶等。当宝宝在水中时,父母一定要时刻待在他身边,这是预防宝宝溺水的最基本原则。如果在游泳池,要让孩子特别是幼儿远离深水处,同时要加强孩子对游泳潜在危险的认识。不要让孩子独自到水塘、河流等危险的地方去。

  急救方法:

  解建主任指出,孩子发生严重溺水后,家长首先清理呼吸道,即口腔和鼻腔异物。然后让溺水儿童俯卧,用手按压其背部,把肺、胃内的积水排出后做人工呼吸,及时送去医院抢救和治疗。

  孩子吞食异物很常见

  门诊报告:

  王奶奶给2岁的小孙子吃榛子,孩子一边吃一边不停地玩着小汽车。突然,孩子剧烈咳嗽起来,呼吸也很费力,脸色由红润变得紫胀,表情很痛苦。王奶奶意识到,孩子可能是被榛子呛住了,幸好医院离家不远,经过医生紧急救治,小孙子终于转危为安。

  防范措施:

  容易吞食的异物不要放在孩子能够拿到的位置;当孩子把一些小物品塞进嘴里的时候,大人要及时制止;孩子吃东西时,不要让他们随便跑动、哭闹、嬉笑;给幼小的孩子吃坚果、果冻,喝珍珠奶茶等都是不安全的。

  • 婴儿湿疹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