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对孩子良好习惯和品德培养的一些思考(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06年12月26日 16:30:27 

家长不得不屈服。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中心现象”越来越严重。其实,这种孩子不是天生的一副大脾气,而是父母慢慢地把把孩子养成这种脾气。行为主义心理学指出,孩子们的行为无论好坏,一旦受到了成人的赞赏或奖励,就使这一行为得到强化,以后再遇到类似情景时,这一行为就很容易再出现。因此如果孩子已经学会或正在试着以发脾气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千万不要去强化他们的行为,最好的对策就是不要理他,不和他讲话,甚至看也不看他一眼,直到孩子停止哭闹为止。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发脾气既不会引起成人的关爱,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

还有一些个别的家长公开宣称,孩子到幼儿园一要吃饱睡好,二要多学好东西,其他方面无所谓。这种将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置若罔闻的做法,明显影响了老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方面的教育效果。

2. ;        实践锻炼因素

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幼儿在日常

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着饮食、睡眠、盥洗、与人交往方面等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不少孩子正因为从小被成人剥夺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一直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3.         环境熏陶因素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幼儿的

习惯养成与成人、同伴、群体、家园教育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如整洁、干净的居室,宁静、温馨的卧室,独立进餐的合适的餐具和桌椅等,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幼儿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及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呢?

一、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人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成人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人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这就要求成人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三.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

  • 不良矫正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