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国外育儿观念大盘点,看看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9年05月06日 10:22:31 

  在我们中国,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6+1的家庭模式,让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点,很多孩子俨然是家庭中的“小皇帝”。而我们由于生活的压力及传统观念,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教育,祖父母替代父母承担着育儿的重任。那么其他国家育儿亲子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和其他国家的育儿模式,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美国:表扬和信心培养优先

  欧美家长则比较关注家庭成员间的平等和谐,也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我在美国做的访学就是专门研究情绪、情感的。我发现在实验中,爸爸妈妈会不断地表扬孩子,也不是说做了多伟大的事情,其实就是小朋友能够把积木翻过来,妈妈就表扬他,以示完成了一个很好的工作。他们对孩子信心的培养很重视,也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会礼仪、决策能力和劳动能力。

国外育儿观念大盘点,看看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日本:家教的五个重点

  而日本家长育儿观的第一个观念就是非常注重孩子们的和谐相处。他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和别人平起平坐”,也就是要能和其他小朋友很好地和谐相处。

  第二个就是培养孩子的强壮体魄,这个在日本非常受重视。在日本,每一个孩子冬天都穿得特别少。我在日本的时候,老师一天到晚说我的孩子是衣服穿得最多的。而到了中国,就变成我的孩子是衣服穿得最少的。这可能就是理念上的差别,他们认为要让孩子冻着,冬天不穿袜子,是强壮体魄的培养。

  第三是非常重视孩子的社交礼仪,就是社会性。我前天晚上和女儿畅谈,谈到她以前幼儿园的园长曾经说过一句话:“不会和别人打招呼的人,失去做人的资格。”我们每一个人看到别人都应该打招呼,这是社会礼仪。

  第四是重视孩子独立自主精神,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日本樱花开的时候,一般会举家出动赏樱花。这时小朋友都在沙坑里玩,家长会坐在旁边,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和周围的人有很好的游戏互动。还有冒险精神是从小培养的,日本幼儿园的教育器材中有单杠,让孩子趴在上面,这在我们中国就会觉得颇具危险性。还要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我的孩子在日本幼儿园里,大概1岁半就开始做值日生了。不仅如此,还要孩子一天换三套衣服,这也和他们平时让孩子在沙里滚的育儿观有关系,这对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是有好处的。

  第五是注重从小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说10个月左右的孩子走路时突然跌倒了,大人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孩子还在哭,通常这个时候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打地板,说“地板不好,宝宝不哭”。如果碰到桌子,就是桌子不好,宝宝不哭。而这个动作、这个行为,其实就是让孩子知道错误都是人家的,不是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话,孩子从小就学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等到成人之后,他也觉得这个错事不是自己的,而是因为别人的关系。

  瑞典:传递四个价值观

  在瑞典的早期教育里面,我觉得有四个方面是比较突出的。一是崇尚自然,二是吃苦耐劳,三是坚韧意志,四是积极向上。瑞典幼儿园里所用的户内、户外的教玩具,大部分都来自自然的废旧木材利用和孩子们捡回来的东西,瑞典人非常热爱自然。尽管瑞典现在发展得很好,但曾经也极为贫寒,他们说要永远朝着风吹来的方向走,就是说困难从哪里来,就迎着这个困难走。这就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所以瑞典发展得很好,我觉得跟他们的育儿理念是很有关系的。

  以色列:讨论是教育的起点

  曾经看过几期介绍以色列教育的节目,里面详细介绍了犹太人的教育方式:画面中,小学生们分成好几组,面对面坐着、正在认真讨论。

  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讨论式教育的优点:“最重要的是教他们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让他们学会自己找答案。”即使在大学里,仍然采用面对面讨论的方式授课。在讨论的过程中,为了不输给对方,会产生一种微妙的竞争心理,所以会试图用更好的理论来说服对方,也会更努力深入思考。

  犹太人非常乐于挑战、重视过程甚于结果,就算失败了,也几乎不会有挫折感,并且勇于提出和其他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这也正是他们能席卷诺贝尔奖、掌握世界经济脉动的重要因素吧。

  芬兰:没有竞争压力,更关注孩子个性化的知识掌握

  芬兰的教育理念中没有竞争,中小学全过程没有任何标准化考试。学生也只在12年的学业完成时经历一次结业统考。

  相比国内相同学段频繁沉重的考试和竞争出人才的教育理念而言,在芬兰的采访,中国青年报记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没有竞争、考试的教育怎么选出人才?

  芬兰的白天时间短,使得学生们在校的时间也短。小学生通常在下午一两点钟就回家了,中小学生每年的在校时间也只有190天左右。不考试、在校时间短,表面上没有集中的学习时间,但因此反而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加强了。

  在不考虑竞争因素的情况下,芬兰的老师更关注学生个性化的知识掌握,他们激发小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自己有兴趣去学习,而不是牵着他们走。小孩子则拥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发挥想象力。

  让学习充满乐趣就成了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课题。

  德国:兴趣最重要

  在德国,德国的小学会花很长的时间,不断反复练习从一加到二十。老师不会直接教学生怎么算;至于要用手指还是脚趾去算,那是学生的自由。孩子算出答案前,老师和家长都只会在一旁陪伴。因为在德国的教育理念中,兴趣是最重要的,借着长时间接触和思考,让孩子找出与问题相处的办法,也等于让他们不断自我挑战。

  一位德国小学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明德国的教育哲学:“我们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都达到相同的水平。身为一名教育者,应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帮助他们创新思考。同时,我们应该牢记:老师的存在不是为了教给孩子具体知识,而是为了让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法国:你的想法就是正确答案

  • 海外育儿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