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应鼓励孩子追根问底的热情(3)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06年12月01日 10:21:56 

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去拿。到了四五岁,孩子好奇的动作就更加多了,看到下雪就要出去走走,听听踏雪的声音,尝尝白雪的滋味,摸摸雪的冷暖;看到皮球一蹦一跳,就要抱着皮球仔细的琢磨,这皮球为什么会跳起来呢?是不是它的里面有弹簧啊。做家长的要坚信孩子是爱学习的,多引导孩子主动求知,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着解决问题,并因此而感到成功与快乐。
  陈鹤琴先生在他著名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这本书里提到过一鸣在两岁两个月的时候,居然能够把钉子钉在木板里,不但没有敲着手指,而且次次敲着钉头。“这种动作并不是遗传的,也不是模仿的,乃是由经验得来的。”家长往往过多地看到幼儿的无知和对教育者的依赖,以致降低了对其独立性和经验的准确判断,不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学习。所以说家长不要夸大幼儿的“无知”。
  像多多一样,一旦有了自主的机会,孩子们一般都会表现出“追根问底”和乐于承担责任的态度。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护这种积极主动性,相信幼儿是认真负责的。帮助孩子在主动负责的情况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对于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特别有帮助。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榜样。比如说父母爱读书,孩子看着你的样,自己也就自然学着父母的样子读起书来;父母爱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也就爱对着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古人说,教学相长,“教然后知因”,家庭教育也是这样。更何况当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很多家教的失败,都在于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要表现出无所不知的样子,以为承认自己不懂会丧失做父母的尊严,所以有时候糊弄孩子,或者以大压小,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造成越来越严重的隔阂。孩子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会想方设法得去敷衍和搪塞,而不是寻求彻底的解决。
  人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我们认为,对幼儿来说,知识是“追”来的。“追星”、“追根”、“追问”,不管追什么,一个“追”字都蕴涵着情不自禁的主动和积极全面的投入。如果家长能放手让孩子去“追”知识,孩子兴趣盎然,家长也没有疲于应付的苦恼,何乐而不为呢?
  在多多很小的时候,妈妈在前边比划着手指,一边走,一边对他说:“虫虫、虫虫飞”。
  多多听着妈妈的声音,学着妈妈的动作,跟在妈妈的后面晃动着手臂说:“虫虫、虫虫飞。”这样反复的学了几次,很快,小多多就学会了这个好玩的游戏。
  这一天,爸爸正坐在桌前支着双手思考问题,多多见爸爸一副不开心的模样,于是就爬到爸爸的身上,用力掰开爸爸的两只大手,天真烂漫地说:“虫虫、虫虫飞。”一家人看到多多认真的样子,被他的可爱逗得前仰后合。
  当咿呀学语的孩子模仿母亲的口型发出“妈妈”的音节时,孩子的学习就这样开始了。多多就是这样追着爸爸妈妈,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很多知识。
  有的家长朋友总是觉得家庭教育里面好像有什么秘密,或者孩子的学习有什么法宝,只要获得那些法宝,找到那些秘密,家庭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孩子的学习也可以一日千里,这都是不切实际,说得严重一点,是不负责任的想法。实际上,家长的潜移默化是最有效果的教育,孩子的很多知识都是在家长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学来的。
  有的家长专门抽出时间,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教育孩子,结果搞得气氛很紧张,孩子只顾看家长的脸色,没有心思学习知识,孩子的心不在焉又使得家长很恼火,结果肯定是不欢而散。我们把这种教育方法叫做“板脸型”。另外一些家长也专门抽出时间来教育孩子,也很注意方式方法,教育的效果也还不错,但是,在平常的时间,自己却表现得懒懒散散,对孩子的问题爱理不理,不知不觉使孩子碰了一鼻子灰,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对家长的亲和和信任,那些专门的教育也就形同虚设了。我们把这种教育方法叫做“变脸型”。“

  • 智力开发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