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如何把握“自由——规则”的天平(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1月10日 10:03:11

  2、在试行中修改规则。

  规则的制定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和幼儿在试行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规则,最终制定出一个合适的规则,而在规则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把问题告诉幼儿甚至急于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教育要求培养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则也是如此。如:“以前在每次玩大型器械时我都要把规则说一遍,希望孩子们在玩的时候能遵守规则,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在一次大型器械的活动中,毛宇航还是撞伤了,于是我就反思,到底为什么孩子们不能理解我苦口婆心的说教,还是出现了问题。这就是规则的不合理,以前的规则是老师一厢情愿制定的,并不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制定的,当然也不是他们说理解的,也就会出现不遵守规则的情况,。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制定规则,并把规则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图画表现出来,规则制定出来不仅要让孩子们看懂,更要让他们去遵守,因此,教师对那些违反规则的幼儿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采用这种方法而形成的活动规则,不仅会让幼儿深刻地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实践中制定规则。

  不是任何活动是实施,教师都要把规则预先和幼儿讨论或告诉幼儿。而更应该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有必要制定规则,而是让有人自主的提出规则的制定,从而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如:“孩子们升如中班了,我就尝试让他们自主的去选择区域活动,可是第一次试行就出现了问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涌向了角色区,这下可好,孩子们在角色去挣抢玩具,吵闹声,告状声,角色区是一片混乱。

  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必行”,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规则的性质,主要运用三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遵守活动规则。

  二、规则的遵守1、            语言暗示法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进门挂牌、挂项链、控制椅子数、投放适量同等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规则。如美工角,我们通过投放适量椅子,要求幼儿如果发现椅子坐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自理角,我们投放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没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玩等等。

  2、            图画提示法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比如,我们在娃娃家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双小鞋印,鞋跟朝向娃娃家的地方(因儿童进区时从容,出区时匆忙,这样放鞋方便穿着),而且鞋印画得十分有趣。我们将一双双摆放正确的鞋(左右脚正确)画成两个相向而笑的人脸,以提醒幼儿,当你的鞋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便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同时又成了训练儿童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除外,我们还经常将图示法应用于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而且效果非常好。如在自理区要求幼儿有规律地串珠珠,我们便在墙上画有一排小姑娘,其中一个小姑娘戴着一串美丽的珠珠(珠珠可以更换的),要求幼儿给其他的小姑娘戴上美丽的项链;在数学区给图形分类活动中,我们将每个分类盒上贴上相应的标记,这样不用老师说,幼儿自然明白分类的要求是什么了;在玩具材料收拾中,我们把不同的区域材料给予归类摆放,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标志。如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儿童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小鱼的筐子表示这是小鱼的家,贴有几何图形的表示几何图形应放的位置。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材料时还可以渗透对应、分类学习。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