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音乐活动让孩子快乐成长(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1月11日 10:59:13

  二、游戏中加强节奏的训练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时,为了避免枯燥,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的采用一些走跑交替的游戏.比如:教师在前面走,幼儿在后面走,教师不时改变速度,这种快慢不同的走路形式.就是节奏。幼儿必须全神贯注的听和看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看似是一种游戏,其实是一种节奏练习.幼儿对于这种方式比较喜欢,也很容易接受.如设计有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小铃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听辩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教师要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加入一些幼儿能理解的形象符号,如游戏:小手小脚(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

  三、利用动作表现节奏用身体的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其动作由幼儿根据音乐自己表演,教师不用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但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认识。

  如:用走跑的动作表现节奏,开始,我弹奏的全是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乐曲(XX|XX|XX|XX||),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走,走的速度与音乐的快慢完全一致,然后我在弹奏八分音符为半拍的乐曲(XX|XX|XX|XX|小朋友来不及走,就很自然的跟音乐小跑起来。训练几次后,只要老师弹的节奏一变,幼儿马上就会变换步伐四、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教学中幼儿接触较多的是2/4、3/4、4/4拍。针对小班的心理特点,应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充分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认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先让他们扮演不同的小动物,打击不同的乐器,从中感知出音色,音调的不同,在模拟发出不同声音,知道声音有长短之分,长一些的是二分音符,短一些的是四分音符。然后向幼儿出示由各种小动物表示的“音符卡片”,这样幼儿在活动中一目了然,加深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歌曲、韵律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几种节奏的特点。不过教师还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做到因人而异。

  五、重视乐器的使用,加强节奏练习幼儿好动,手脚总闲不住,结合这一特点,经常让他们进行乐器演奏,既能加深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又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我在音乐角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练习使用。

  开始先让幼儿敲打着玩,目的在于使幼儿了解各种不同乐器能发出不同的音响,然后,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如:用鼓锤敲打鼓的正中、侧面和边缘,其声音各不相同。待幼儿对乐器产生兴趣之后,我们就鼓励、引导幼儿用乐器为他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些特点更为突出。所以,幼儿在学习和感受节奏的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法而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幼儿踮着脚且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拨。幼儿音乐教育就象浩瀚的宇宙星空,理论也是百家争鸣,但是,只要有一颗细致的心,相信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颗指路明星,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吧。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