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贴近生活课堂 提高数学兴趣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1月25日 09:35:10

  数学,长期以来是被人们高度关注的一门学科。我想,关注数学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我国高考必考的一门学科,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在人类的发展中、在社会的许多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的内容。着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早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的、神秘难道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的素材。如家庭人口,家具的多少、大小、长短、时间,购物等等,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和计算密切相关。

  我们反思着过去的数学教育,发现一些脱离幼儿现实生活的教育,并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不仅学习效果一般,而且还导致幼儿失去对数学的兴趣。由生活中引发的数学,才会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需要的。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必须正确、全面的认识、理解“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切实的运用、贯彻“数学教育生活化”。那该如何让数学教育生活化呢?

  一、设计贴近家庭生活的课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家庭中包含着许多数学的内容,如家庭人口的多少、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家具等。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知识时,我把活动室设计成“家”的样子,教室里有小朋友可以看到的杯子、皮球、桌子、椅子及各种玩具等,我让小朋友找一找“家”里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圆形?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会让孩子学习一一配对,其中爸爸、妈妈和娃娃一共有几个人?要发几个碗?几个杯子?几个勺子……既学习了数的知识,又体验到了角色游戏的乐趣。

  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提供了“切面包”的游戏玩具,孩子们在用玩具小刀切面包的过程中就可以感知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另外还有冲泡饮料的玩具等等,孩子们在用各种大小不同的杯子分饮料的过程中了解杯子大小与饮料多少的关系。

  二、设计贴近社会生活的课堂。

  幼儿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新鲜的刺激,如和父母上公园玩、逛商店、购物等社会实践活动在他们头脑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注重设计贴近社会生活的课堂,使课堂呈现出小课堂大社会的景象,满足学龄前儿童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如在实物分类的活动中,我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小小的超市,让孩子在参观、购物、分类等活动中认识了食品的名称,学会了物品的分类、配对。在医院的游戏中,“病人”要排队就医,“医生”要测体温、听心跳,在这些项目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

  三、设计贴近幼儿园生活的课堂。

  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是幼儿最熟悉的生活环境,游戏活动是幼儿园主要活动,也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活动形式。设计贴近幼儿园生活的课堂,也可以说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玩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兴趣。

  幼儿的一日生活有游戏活动(户外游戏、角色游戏……)、日常生活活动(进餐、劳动……)、集体教学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实施数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们都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数学知识较抽象,因此进行数学教育不能只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单靠课堂上的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下去,幼儿将对数学失去信心。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同样是重要的途径,只有在一日活动中巧妙的融合数学知识,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才能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生活活动中: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