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贴近生活课堂 提高数学兴趣(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1月25日 09:35:10

  在“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这一教育活动中,我给孩子们的是平常生活中很熟悉、吃过的“旺仔宝宝”,一开始出示时,他们就很兴奋。通过观察,他们能知道“旺仔宝宝”有红色、绿色和黄色的。然后,让他们在观察我的“旺仔宝宝”唱歌后,想想怎样使自己的“旺仔宝宝”唱起歌来?通过观察,孩子们能想到在瓶子里面放东西,于是,我给了孩子们许多不同颜色的豆豆,让幼儿按颜色来给“旺仔宝宝”喂豆豆;按颜色给“旺仔宝宝” 戴帽子;按颜色给“旺仔宝宝”送回家一系列的操作中,让孩子给物体按颜色来进行匹配。幼儿都能在自由的游戏中按颜色进行分类,教师也实现了在游戏情景中教育价值的引导。寓教于乐,真正体现了教师和孩子是“玩”“数学”而非”“教”数学,幼儿的学习活动始终是一种愉快而又充满乐趣的活动。

  又如:在教幼儿认识“1”和“许多”,我将教学要求结合在一个简单的游戏之中。采用了“和小鸡做朋友”、“帮鸡妈妈捡蛋”、“小母鸡生蛋”这三个情景游戏,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 的关系,并通过反复的游戏,使幼儿能正确区别“1”和“许多”,理解两个量的实际意义,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数学存在于每一个活动中,我们的周围随时都有很多数学教育的契机。我们应该在幼儿的生活中发现,然后有机的设计,进行有机和随机结合的数学教育。例如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在让幼儿到盥洗室轮流洗手时,可获得快、慢、顺序(先后、以及第几组、第几个等序数)概念。户外游戏中,在排队时幼儿可以感知前后、左右;跑步时幼儿可感知速度的变化等。再如午睡的活动:穿脱衣服时数数衣服的纽扣有几个,比比每双鞋子的大小,给脱下的衣服排好队……散步的时候,比比幼儿园里每棵树的粗细,数数场地上玩具的多少……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教育资源,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把数学活动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更进一步地引发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活动更加趣味化、生活化。孩子们就在日常的生活游戏中积累了有关数学经验。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