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析“国内少儿节目的品质提升”(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6月07日 09:41:18

  儿童阶段是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他们所受的教育对于其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少儿节目可谓是多姿多彩,少儿电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少儿节目在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节目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因此,从"儿童本位"理念出发,本研究对我国儿童电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提升我国少儿节目的品质以及收视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我国少儿节目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由于受到行为主义"魔弹论"模式的影响,西方早期在"少儿节目"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上以负面效果研究作为主要的视角,主要涉及广告对儿童消费欲望的刺激、电视暴力对儿童侵犯性行为的诱导等方面。随着传统的研究效果不断被质疑,近年来,西方研究者开始将视野转向儿童观看电视节目的认知特点以及电视节目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方面,其研究的角度亦不断深化,采取传播、心理、社会和文化相结合的多角度研究方法。在这领域的代表专家、学者有:尼尔·波兹曼(2004)[1](P100-145)探讨了亲自讨论和教育类节目对青少年儿童种族态度的影响;C.M.Charles (2003)[2](P120-178)研究了不同类型节目对少儿执行能力产生的直接影响,发现快节奏的电视节目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执行功能有一定的损害性影响;沃纳·赛佛林(2000)[3](P30-200)从目前少儿电视节目的现状出发,呼吁媒体行业在少儿节目的制作中谨记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消费,向少儿传播一种绿色消费、生态消费的意识。

  2、国内研究现状与西方社会相比,我国在儿童电视节目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此项研究还处于空白,直到八十年代初,部分学者才开始关注电视节目对儿童的影响,九十年代,相关方面的研究才逐渐得到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少儿节目"研究的着作及文章大多属于印象式、经验式的,系统的、科学的、有实验基础的研究成果还为数不多。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视媒体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研究。李晓瑞(2004)[4](P135)、陈梅(2009)[5](P203)等以电视媒体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和负面效应为出发点,提出了利用电视媒体优势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2)儿童观看电视认知机制的研究。张令振(1999)[6](P156)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儿童观看电视节目的认知机制问题。(3)儿童收看电视节目的动机研究。卜卫(2002)[7](P223)、陈力(2006)[8](P122)等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观看电视节目存在各种需求,其中"娱乐需求"是其首要目的。(4)儿童节目的定位与发展研究。李军(2009)[9](P131)、黄剑艺(2011)[10](P45)等从儿童主体出发,分析了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我国胃痛电视节目未来发展的出路与方向。

  二、我国少儿节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少儿节目的现状在"全民娱乐"的浪潮下,少儿节目渐渐成为少儿娱乐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我国当前少儿节目往往呈现出成人化和说教化的特点,不但不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潜能、启发孩子的智力,甚至连基本的趣味性都难以达到。我国少儿节目在所有电视台节目总量中仅占3%左右,国内少儿节目从的品种和数量上看,多为动画片、智力测试、游戏比赛、歌唱比赛、器乐演奏,真正发挥电视直观视听优势,贴近少儿生活,反映少儿品德修养、精神面貌等方面的新闻、专题电视节目,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市场利益考虑和制作水平的限制,我国少儿节目长期缺乏高质量的自制节目源,以最具实力的央视少儿频道为例,"在央视少儿频道每天长达18个小时的总节目播出中,重播节目时间就占了总时长的六成以上,而且在播放的动画片里,国外动画片又占据了较大比例。甚至直到现在,大部分少儿新闻节目也多是10-15分钟的时长,总量依然不足,并且播出的时间段亦不符合少儿的收视习惯,再加之后期由于制作水平、广告收入和收视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少少儿新闻节目中途夭折"。同时,本研究查阅了国内研究者写的上百篇关于少儿节目的文章,发现国内大部分专家、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结果与人们对少儿节目做出的评价不谋而合:雷同多,创意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下面本研究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少儿节目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二)我国少儿节目存在的问题1、功能定位模糊目前我国少儿节目功能定位不清晰,很多节目不但没有给孩子带来实质性的提高和帮助,而且亦不适合孩子们的"口味"。换句话说,对于"制作少儿节目的目的"、"少儿节目的内容"等问题思考还不够,缺少明确的定位。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少儿节目成人化倾向严重,很多节目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规范"儿童的行为;少儿节目幼稚化在少儿娱乐节目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很多仅仅把儿童当作了娱乐的工具和玩偶;在很多少儿节目中,儿童仅仅成为了道具或者主持人的点缀,听任成人的摆布,而缺乏了主体性地参与;在许多少儿访谈节目中,为了节目的收视率,很多主持人引导孩子谈论成人化的问题,从而使得整个节目显得低俗化。比如某些节目问三、四岁的儿童,什么叫老公,你想找谁做男友等问题,搞这种噱头,纯粹将儿童当成了大人的笑料,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少儿节目自身的定位还不清晰。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