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幼儿注意力的培养(4)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7月07日 22:04:10

  幼儿对喜爱的活动或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不易持久。因此,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

  一、精心设计教育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 ,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如综合主题活动“帮助小白兔 ”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帮助小盲兔,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同时,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一开始,教师组织幼儿进入事先精心布置的场地中,使他们置身于“森林小动物住宅区”,产生身临其 境的感觉,激发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紧接着,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吸引幼儿的环节:小盲兔探路的情境表演 ;表演后让幼儿各抒己见的谈话;幼儿戴上墨镜体验双目失明的感觉;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声情并茂地讲述“小 白兔的故事”;幼儿结对子玩“小狗帮小兔”的游戏;幼儿为小兔设计用具等。整个教育活动环环相扣,衔接 自然,巧妙地巩固了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其有意注意。设计时还注意了动静交替,时张时弛,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以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使幼儿自始至终情绪愉悦,积极性高涨。活动中,教 师灵活运用了情境表演、谈话、讲故事、游戏、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大胆表述、扮演角色,使他们情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运用新颖、直观的教具,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一切新颖、具体、生动的形象和多变的刺激物,都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如教学“5的形成”中,教师采 用“小白兔种萝卜”的系列贴绒教具进行讲解,又用形象逼真的教具演示了从小白兔上山劳动、挖坑、下种、出苗到又红又大的萝卜丰收的过程,帮助幼儿理解、掌握5的形成,并通过幼儿拔萝卜的具体操作,练习、巩 固了4添上1是5的概念。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教具有助于幼儿将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

  三、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自然亲切的教态,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有利于稳定幼儿的有意注意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是稳定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语言应具 有针对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语言的针对性是要求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语言要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教师说话的口吻、语气在大、 中、小班应有所区别。一般说来,小班教师讲话亲切、缓慢,角色意识强;中班教师说话生动、有趣、游戏情趣浓;大班教师的语言应更富启发、诱导、激励、知识性。

  生动、形象的直观性语言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质。如讲述寓言《稻草人》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 ,使幼儿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样,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幼儿的有意注意,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了其思维的发展。

  教师的语言还应具有启发性。如常识教学认识“伞”,课前要求每个幼儿带一把伞。一开始,教师问:“ 小朋友,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把伞打开?”一句话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由此可见, 教师的启发性语言,有利于打开幼儿心灵的窗户,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幼儿教师应成为语言的艺术家。

  教师自然的教态,给人以亲切、愉快的感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往 孩子面前一站,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身上。因此,教师的仪表要整洁大方,语调和蔼可亲,表情自然愉悦,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舒适感。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善于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知 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善于观察、判断幼儿是否注意。如果幼儿注意力分散,应马上寻找原因,是教材深浅不宜,还是讲述呆板乏味。此时,教师应运用注意的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如提高说话的声调,调 整教学环节和速度,模仿几个有趣的动作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有驾驭课堂的教学机智。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