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有效的早期阅读教学程序探析(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7月09日 10:46:29

  (二)学会剖析图书特点,寻找教育元素为幼儿领航。

  只有细细解读才能领悟文本作者所传递的信息,找到相关的教育元素。只有教师掌握相关的教育元素,才能跟随幼儿自主阅读并给予合适引导。选择《咔嚓》图画书是因为它充分综合了插画、文字两种表现的魅力,为孩子营造一个个完整的、有意义的、自然的阅读学习环境。幼儿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猜测每条绳子的用途,绳子是否能剪,用恰当的语气学说故事中对话,大胆表达自己见解与想法,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反复阅读图画故事,孩子不仅丰富了口语经验,而且形成与书对话的经验,养成用口头语言经验来独立思考书面阅读内容的习惯,使阅读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让幼儿在广阔的阅读环境中,感受书面语言的特性与其独特的语言节奏风格,在潜移默化中接近书面语言的知识,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由此可见选择图画故事书时应选择蕴含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的书籍让幼儿在阅读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增长知识,使幼儿的创造力判断推理能力受到激发,让他们的想象驰骋飞奔,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构造出一个个有趣的想象世界。

  三、有序地编制阅读教学活动链为幼儿在阅读中护航。

  人类的学习特点告诉我们,所有人的理解性学习都是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跟随幼儿的阅读状态,分角度、分阶段地引导幼儿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对图画书进行详尽而深入的解读之后,根据作品特点和幼儿学习特点编制阅读教学活动链。活动链的每个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因为儿童图画书内涵丰富,促使我们对教育内容及其价值进行多元思考。我们就以我园比较有代表性的早期阅读课例《咔嚓》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一)第一阶段:进入式阅读。即对书本特点的了解性阅读,让幼儿自主阅读图书,寻找自己喜欢的或有疑问的画面进行集体交流,促成幼幼互动。在《咔嚓》中教师出示大剪刀,引出活动主题。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幼儿浏览整本书的欲望,大概了解书本内容及其特点。教师点到即止,不作深入分析,不必追问,尽量把时间留给每个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人,此阶段为整个活动链的热身环节。

  (二)第二阶段:理解式阅读。即以看图讲述的方式引导幼儿阅读。

  在《咔嚓》中让幼儿自主阅读,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提问:这本书里有谁?讲了什么事情?指导要点是引导幼儿学会逐页翻书,并培养正确的阅读姿势。保证幼儿自由选择画面,注重幼儿对画面的观察和描述,教师的指导重点是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以及同伴间互相倾听、互相补充的能力。根据图画书的特点和幼儿阅读过程中的需要,引导幼儿寻找有联系的画面,感受片段性故事情节。这一阶段仍然不追求故事的完整性,而是注重让幼儿带着信息以验证的态度反复阅读图画书。在此环节中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非常必要的:

  1、教会幼儿看书的方法。

  (1)认识封面、书名:每次更换新书,我首先向幼儿介绍书的封面,并让幼儿反复指字、认读。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朋友对班里的图书都能说出名字。

  (2)学会翻书:幼儿看书时,大都不会按顺序翻页,信手乱翻,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这时候教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告诉幼儿有书名的一面是前面,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

  (3)培养正确的坐姿:在阅读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双脚合拢、腰挺直、眼睛不能离书太近等。

  (三)第三阶段:分析式阅读。即以故事教学的形式引导幼儿阅读。在《咔嚓》中我们开展师幼共同阅读,出示PPT集体逐页识图,掌握正确的画面与书面语言信息。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词汇,分析句子特点,学习故事中的句子结构,尝试用相同句式说出故事中对话。我们改变早期阅读活动中细致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以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幼儿宽阔的讲述空间:"你最喜欢哪一页?为什么?"目的在于加深幼儿对图画书的理解,引导幼儿掌握阅读的重要内容,感受重复有节奏的语言特点。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早期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早期阅读的提问中着手在《咔嚓》我运用的提问方式有:

  1、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图画书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2、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