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幼儿园偶发性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02日 08:44:05

  摘要:偶发性科学活动和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一样属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一种。偶发性科学活动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有着独特的意义。掌握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将有利于幼儿园教师更好、更全面的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关键词:偶发性科学活动 指导策略着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着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教师应善于从"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里生成教育内容。"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每个生活环节同样也都隐藏着丰富的科学素材。幼儿科学精神的培养单单靠教师开展的有计划性,有目地性的正规性科学活动 ,是远远不够的。蒙台梭利曾说过" 就其天性来说,幼儿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 是世界的发现者。"对于一个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随时随地都会抛出一个"为什么"的幼儿群体,教师不应让其问题自生自灭,应掌握这种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意义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在幼儿周围世界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现象、自然物或有趣、奇特的科技产品和情景,激起幼儿的好奇,导致幼儿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如某一幼儿晨间来园,突然发现教师门口盒子的春蚕里一下子多几只,激起了好奇,经过观察、探索,发现原来是饲养的春蚕脱下的外皮。这种科学探索是教师事先没有估计到的,它和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有所同。它有其独特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积累科学经验。由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出现来自幼儿的内部动机,幼儿对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强,探索兴趣特浓,探索持久性特长,给幼儿留下的印象也特别深刻。如有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引导,对于幼儿科学兴趣的培养,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好奇心、自信心和智能的发展,广泛科学经验的获得,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幼儿在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又具有明显的情绪性的特点,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受情绪的支配,当他们被某种事物或想象所吸引而兴奋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是异常活跃,头脑里的问号特别多,语言表达也生动,此时,抓住这随机教育的机会,幼儿则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教育。

  2、有利于发现有科学潜能的幼儿。理论和实践研究认为有科学潜能的幼儿往往对周围自然现象显示强烈的好奇心;对动植物、人类、气候、物理等等科学现象都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能观察到别的儿童看不到的细节;像一个热情的探索者热爱大自然;非常专心致志于自己选择的活动等等。而遇到外界特殊事件,自发参与科学探索的幼儿,往往具有上述相似的行为表现,显示出他们的科学潜能。如能得到成人的关心、重视,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必将具有极大的影响。

  二、教师在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上存在的问题尽管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开展具有独特的意义,但教师在实际的开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梁玉华老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指导方式研究》一文提到,教师在"讲解指示"、"启发引导"、"示范操作"、"直接帮做"这四种指导方式中,教师更倾向于直接"讲解指示"。由此可以想象到很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的困难了。据观察了解,幼儿园教师师对偶发性科学活动存在以下三种态度。一、教师积极支持、鼓励、引导,使幼儿的探索活动健康发展。二、教师对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探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既不支持,也不压制,致使幼儿已出现的探索、发现自生自灭。三、教师对幼儿积极探索加以干预、压制,甚至训斥,使幼儿颇有兴趣的探索活动,被迫终止。久而久之,将导致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被磨灭,刚点燃的科学火花被窒息。

  在教学实践当中,能拥有第一种态度的老师是凤毛麟角的!大部分的幼儿教师都有意无意的持后两者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没有拥有正确的儿童观!没有充分尊重幼儿,认为教师仍然是活动的主体,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权威,说了算!2、教师的科学素养不高,科学知识储备少!所以当幼儿问起自己不懂的知识,要么不理不踩,要么把问题抛回给幼儿,叫幼儿回去查资料!打击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三、对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1、幼儿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偶发性科学活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除了按计划开展的正规性学习,还应该重视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偶发性科学活动同样而且更能明显体现《纲要》中科学领域中提到的"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等的目标!

  2、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加强科学知识储备。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一门艺术,它必须建立在熟练的教育技能上,建立在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上,建立在教师广博的知识基础上。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兴致勃勃的提出问题,教师总是不能给予圆满的解释,或总是回答说"不知道",或是向幼儿解释错误的基本概念,那将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启发探索怎么继续进行下去?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教师一桶水,幼儿一碗水"的观念都有些过时,教师应该成为"长流水"了!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