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回应”可以从容面对——品名师课堂问答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06日 11:26:17

  摘  要:

  随着幼儿园二期课改的深入,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是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教师应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要,随时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与支持,这也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必备的素质。如何提高自身的课堂有效回应能力,我认真观摩了上海名师的送教活动,分析名师课堂的问答,发现名师们善于适时地倾听,让幼儿展现已有的经验;善于适宜的追问,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善于适当的小结,归纳提升幼儿的经验。教学课堂上的有效回应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对幼儿的学习产生一种支持的力量,对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综合处理、拓展、提升,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关键词:有效回应  倾听  追问  归纳曾看到一位上海幼教名师说:回应可以从容面对。我觉得那一定是因为她是名师,思想敏捷又有丰富的专业阅历,才能灵敏应对各种场面。我常觉得自己在回应幼儿时做不到快速准确,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是对幼儿的回答多给予一些程序化的语言:真好、真棒,这些看是肯定性的语言,使用过多后对幼儿就没有什么鼓励作用了;二是会自觉不自觉地重复幼儿的回答,或说:"你是这样想的,有可能","哦,他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这样的回答只不过是重复了儿童原有经验,对幼儿没有帮助和提升,对促进幼儿的发展也就无从可谈;再就是根据预设的问题按部就班,忽视课堂中幼儿的实际反映……虽然也知道回应不应停留在形式上,要去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要去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对幼儿的学习产生一种支持的力量,对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综合处理、拓展、提升,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可从理论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反思。在一次名师送教的教研活动中,我亲历了名师的教学现场,那简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盛宴,让我看到了一位特级教师的平易近人和热情幽默,对孩子的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随意自如的境界,她在活动中高水平的回应策略更让人不得不佩服,淡定睿智,那种经过岁月积淀的从容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无法模仿,朴素自然,完全以个人魅力和孩子们在一起,以一颗童心和孩子们探索这个世界。细细品味让我真正体会到回应就是这样从容面对的。

  一、适时倾听--让幼儿展现已有的经验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成功实施这一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倾听极为关键。教师在活动前都会精心预设,但在活动中名师却能淡化脑海中的预设,紧紧追随幼儿,倾听幼儿的声音。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很多情况下会词不达意,只有当教师认真倾听幼儿,才能真正弄明白幼儿所要传达的意义与理由,捕捉到幼儿思维过程中的火花,采取合适的回应策略。

  【教学片段】课题为小班综合:《甜甜的河水》

  教师:(手拿特大号棒棒糖)看老师带来什么?

  幼儿:棒棒糖教师:棒棒糖你们吃过吗?

  幼儿:吃过幼儿:没有教师:这个棒棒糖没吃过,其他棒棒糖吃过吧?

  幼儿:吃过教师:吃上去是……(教师拖长音等待幼儿回答)幼儿:甜甜的教师:你们猜猜这个棒棒糖大概是什么味道?

  幼儿:草莓味教师:她说是草莓味的,你怎么看出是草莓味的?

  幼儿:这个甜甜的棒棒糖大概是草莓味教师:不错,还有谁猜猜这个棒棒糖是什么甜甜的味道?

  课堂出现片刻冷场教师:她看到红色觉得大概是草莓味,你看到什么颜色想到什么味道?

  幼儿:苹果味教师:她看到绿绿的猜可能是苹果味吧。没错,还有谁猜猜看?

  幼儿:香蕉味教师:是甜甜的香蕉味吧,你觉得什么颜色是香蕉味呀?

  幼儿:黄颜色教师:看到黄颜色还想到什么味?

  幼儿:梨子味教师:看到紫颜色会是什么味道?

  幼儿:葡萄味教师:孩子们都猜出来了,这个五颜六色的棒棒糖啊可能是各种各样水果味道。……【分析】:案例中,教师的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冷门,居然有孩子说没有吃过棒棒糖,教师机灵的回应道:这个棒棒糖没吃过,其他棒棒糖吃过吧,化解了尴尬,导入到下一个问题。棒棒糖是什么味道呢?在孩子的心理,当然是甜的,但教师为让幼儿能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出来,一步一步引导,让幼儿观察棒棒糖的颜色,对应说出相应的水果味。老师不紧不慢让幼儿猜测"棒棒糖会是什么甜味的?"可以看出教师课前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吃过各种口味的酸奶:草莓味的、芒果味、哈密瓜味……棒棒糖上的颜色是不是就是各种水果的颜色呢,在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交流中,耐心地倾听中孩子们把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水果味联系在一起了。

  二、适宜追问--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追问是教师回应的一个很好的策略。追问就是教师在回应中把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抛向幼儿,追问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并帮助孩子提升经验,理清思路,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教学片段】课题为中班绘本教学《粽子里的故事》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