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农村幼儿园“生活经历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06日 09:49:27

  内容摘要:

  我园课题《幼儿生活经历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是我市十一五重点课题。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已善于把握幼儿经验中最重要的因素,把它转化成幼儿生活经历活动并加以筛选、梳理、整合成课程。然而一次与小朋友们偶然的谈话引发了我对"收获" 经历之余幼儿生活经历活动纵深化、延续性的思考……我顿悟:其实生活本身它还在延续着,我们的"经历活动"只是它其中的一个片段。老师们在思考"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幼儿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习得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赋予"幼儿生活经历活动"鲜活的生命力。我们应让每位老师明确:"经历恰有时、教育无止境"。

  当你打开经历这扇门,你会发现:"生活生生不息、教育无处不在!"关键词:  经历课程    纵深化    生活   收获引 子在我园十一五课题《幼儿生活经历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的引领下,幼儿个体的生活经验已成为幼儿园课程开发新的生长点。教师们善于把握幼儿经验中最重要的因素,把它转化成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并加以整合与提升,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引发探索与学习的愿望,促进其学习、生活能力的提高。让"教育回归生活,儿童参与生活"是我们生活经历课程的精髓,我们将在其引领下,与幼儿共同探索生活的真谛,不断接触社会、深入生活、获得能力……使教育在幼儿的经历活动中不断"活"化。

  背 景我园是典型的农村幼儿园,园舍坐落在农田间,一条小河紧挨着幼儿园伸向田野深处润泽着这片肥沃的土地。走进幼儿园,道路一旁是一排排整齐的向日葵迎日招展;另一边蚕豆、番茄、茄子、红薯争相献出累累硕果;不远处的小坡上兔宝宝与小鸡一家融洽地嬉戏着……春华秋实、鸟鸣虫唱,孩子们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沐浴着大自然给予的勃勃生机。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在与自然的亲近中,孩子们渐渐地了解了四季更替与农作物生长的规律,每次收获则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刻。然而一次与小朋友们偶然的谈话引发了我对"收获"之余幼儿生活经历活动纵深化、延续性的思考……一、收获--"生活"的另一个开端夏天刚到,我们种植园的蚕豆就争先恐后地撑起鼓鼓的腰节。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箩筐把豆子逐批摘下,在食堂婆婆的指导下做出了各种好吃的豆肴。

  "还有那么多的豆子,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希望孩子们能想出更多的点子。

  羽嘉:"给中班弟弟妹妹分享。"小远:"送给其他班的老师、阿姨。"添添:"拿到菜场去卖"(离幼儿园不远有一个村级小型菜场,添添爷爷奶奶每天把自家农田里种植的蔬菜拿到菜场出售,据说还是他家里很大的一块经济收入。)添添的点子马上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好啊!让添添爷爷奶奶帮我们去卖吧。""我和老师一起去卖。""嗯,爷爷奶奶卖那么多菜,会弄不清楚的。"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设想着"卖豆子"的各种场景,他们眼神里流露出的兴奋与激情让我相信:我们的"卖豆子"经历活动已经开始了……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生活经历课程是追随幼儿的生活经验,把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及时地纳入到活动中的课程。新《纲要》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从秋后的种豆子到夏初的收豆子,孩子们从经历中体悟到了种植的辛苦、成长的等待和收获的喜悦。然而添添的一个灵感让我们发现,其实生活它还在延续着,我们的"收获经历"只是它其中的一个片段。杜威指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给予他一切能力和一切成就的不自觉的统一性和背景。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

  经历活动都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活动组织前教师要以"尊重幼儿"为准则,细心地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及其细微的情绪变化,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平等地与他们对话,理解他们的思维、学习和行为方式。教师不但要关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要关注了解他们的原有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顺从他们的兴趣,为即将开始的经历活动发挥正确地引领和指导作用。

  二、推进--"经历"不断深入生活准备阶段:

  孩子们对去菜场卖豆子都都给予了最高的期望,而一系列的难题使他们又陷入了困惑:

  1、"卖豆子需要哪些工具?怎么准备?""要摘很多豆子","要放豆子的塑料袋","得有一个称"一部分孩子对买菜有一定生活经验,也乐意回家搜集塑料袋子。但是,当谈到准备"称"时只有子轩表示愿意去向在超市工作的姑婆借一个。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