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音乐在幼儿秩序恢复中的作用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9月18日 21:36:20

  摘要:秩序是生命的第一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身的习惯和品质。通过分析几名幼儿在情绪健康方面中存在的问题,主张用美好的音乐来感染幼儿身心,力图帮助幼儿恢复和建立良好的秩序,以期达到理解和适应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情绪;音乐;秩序恢复

  一、前言

  秩序是生命的第一需要,人生初期出现的秩序感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重要影响。如果孩子在他的敏感期,秩序感得不到应有的呵护和培养,就会使他的心理受到严重伤害,从而失去安全感、归属感,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造成障碍。

  优美的、古典的、高雅的音乐,是声音世界里最美好的秩序,能够直达人的内心深处,能够帮助幼儿顺利地渡过敏感期,能够帮助秩序感遭到伤害的幼儿建立和恢复秩序。

  本学期我接手了小班的教学工作,虽然多数幼儿已有一学期的在园生活,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发现幼儿的秩序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认真审视在幼教过程中,如何去帮助幼儿恢复和建立良好的秩序,以期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班幼儿昊昊,一不高兴就大哭大闹。更让教师头疼的是,每次早晨一到园,就开始了他长时间的哭闹,在地上撒泼打滚、对教师拳打脚踢,奶奶一走就直往外冲,不管教师和他奶奶怎么说好话,都没多大效果,总要哭闹一阵子,安慰一阵子,才算罢休。而在日间的园内教育活动中,同样有可能会遇到如清晨一般状况。只要昊昊一不顺心,就立马大哭起来,更别说再被教师批评几句,那简直哭得一发不可收拾。

  (案例二)幼儿莎莎,刚入园时就比其他幼儿更容易哭闹,在经过一段时日后,多数幼儿已经能适应园内生活,但她依然难以适应,不要书本,不要画画,常常哭闹着要回家,教师一不留神,她就往外跑。且午后基本无法入睡,常常闹得整个午睡室不得安宁。

  (案例三)幼儿豪豪,是个特调皮的孩子。该生活泼好动、情绪亢奋、纪律涣散、吵闹打架、滋生事端,失去自我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当他一逃出教师的视线范围,就会到处奔跑,或是疯狂地去玩大型玩具,或是躲到某处顾自玩耍,或是攻击妨碍他的幼儿,不让其他幼儿通行或同享,他还能翻窗而入教室,甚至在二楼边水池上攀爬看校外的建筑。而在十几分钟的教学活动中,他亦是一个很不安分的孩子,他的自由和胡闹常常令教师不得不中断教学活动。

  上述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令人难以忍受的行为呢?而这些行为在教师和家长的一再管教下,为何收效甚微?问题到底出在哪呢?为此经粗浅分析后,认为主要的因素是,在幼儿的敏感期,他的秩序感得不到尊重和保护,所以成了老师眼中特别闹的孩子。特别闹的孩子,其实是特别痛苦的孩子,孩子每发一次脾气,每撒泼打滚一次,是他的心灵发一次高烧,他和环境始终处于冲突状态,他给别人制造混乱,也给自己带来痛苦。

  像上述案例一中的昊昊和案例二中莎莎,均是父母离异,且母亲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离开了家庭。"世上只有妈妈好",小孩对于妈妈的依赖是无可取代的。小孩就像是从妈妈身体内分裂出来的个体,他们与妈妈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奇妙的!人之初,孩子在母亲的怀抱中,无意识的心灵感受到母亲对于自己身体全然的接纳和喜悦--也是世界对于自己全然的接纳和喜悦。人生所有的安全感、自信心、力量感,概源与此。如果,有一天,妈妈离开了嗷嗷待哺的孩子,那对于幼儿而言,必将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而家长过分的宠溺也是导致幼儿秩序感发展不良的缘由。上述案例中的三名幼儿的家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宠溺现象。爱孩子本没有过错,但爱过了头,还是会造成一些后果的。因为家长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习惯。恶与善的习惯,多是环境和教育植入内心的。习惯一旦养成,德行与邪恶,就成为后天习得的"第二本性"。 人终有一个一切行为纯凭自己意志的时候,到那时,便是教育者和家长长久品尝自酿饮品的时候。[1]

  三、音乐在幼儿秩序恢复中的作用

  (一)儿童天生是热爱秩序的,秩序是生命的第一需要

  早期教育学家蒙台梭利通过对幼儿的大量研究发现,0~6岁的幼儿有九大敏感期,而秩序是生命的第一需要,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1到4岁的幼儿正处在秩序敏感期之中,孩子需要有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秩序的基石是物件仅仅有条,秩序的升华是人群和谐有序的生活在一起。每个人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幼儿来讲,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就像呼吸需要空气一般,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快乐,这种快乐意味着一个人对他自己环境里的所有细节方面都能支配,这是一种心灵的适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幼儿会获得稳定的秩序感,从而形成使得心灵宁静和愉悦的安全感,免于对未知的恐惧。[2]

  相反的,幼儿,如果在他的敏感期,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他的秩序感得不到尊重和保护,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就会成为特别闹的孩子。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他和环境始终处于冲突状态,他的秩序感是混乱的,他的内心是恐惧和不安的。因秩序感得不到满足的孩子,长大之后就很难理解环境,适应环境,在环境中确认自己的位置。因此秩序感发展,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