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通过家园共育,帮助新生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10月18日 20:58:05

  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家长,独自步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眼前都是新的事物:新环境、新老师、新朋友,身边不再有亲人的陪伴等等的变化。为此,孩子们出于对自我的保护,从心理上开始排斥新环境中的所有事情,用最直接的方式发泄心中的焦虑,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哭闹、绝食、拒绝游戏等多种情形。这种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离焦虑"。

  在我工作的这些年中,每逢接到新班就会发现如果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就可以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分离焦虑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顺利渡过这个时期,我觉得就应该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通过家园共育,帮助新生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在工作中,我从教师、家长两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教师方面:

  (一)通过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教师在接新班之前应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有效的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符合幼儿的相关游戏,从而借助游戏的作用,转移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所以,在接新班之前的有效培训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活动。

  (二) 针对家长在幼儿入园后的自身不适应期,适时给家长吃点"定心丸",消除对幼儿的不利影响,从而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幼儿入园后出现的不适应情况同样也会在家长身上发生,最典型表现就是--焦虑。孩子哭了没?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家长的心里满是问题,在等待中问题越积越多,终于在离开(接到)孩子的那一刻到达了顶峰,父母的难舍难离,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孩子:上幼儿园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担忧的,甚至是可怕的。因为,在陌生的情境中,孩子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e)反应。所以家长和孩子的分离焦虑和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导致恶性循环。

  为了减少家长的不适应,防止恶性循环的发生。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使家长正确对待幼儿入园后的不适应表现。

  教师要在幼儿入园前向家长发放一些有关幼儿入园后的注意事项如: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后会出现的各种不适应表现:哭闹、做恶梦、绝食等等,这些往往是家长最为担心的,教师要对家长有目的介绍一些解决办法,帮助家长正确面对孩子出现的反应。

  2、抓住有效时间向家长全面介绍幼儿的一日情况,使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

  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们会每天在晚离园的时候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详细地汇报出幼儿一天在园的情况,同时注重语言使用的技巧,既让家长如实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同时又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进步都在成长。例如:"您的孩子今天比昨天好多了,就在早上的时候哭了一小会"等等。充分为家长提供了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同时,我们还设计了幼儿每日在园情况报告表,将幼儿在园的情绪状况、进餐情况、入厕情况(包括大、小便的次数)、午睡情况、游戏情况,饮水情况(具体到多少毫升)等等家长最关心的内容全部体现在了表中,使家长根据我们的报告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日情况,同时在每天发放的表中也看到了孩子的成长。

  3、在幼儿入园一个月之内,我们随时为幼儿拍摄在园活动的录像、照片,并及时将这些资料上传到班级校友录或QQ群中,以便家长能够随时看到孩子的情况。

  4、做好幼儿离园前的"整理"工作。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交给陌生的老师照顾,刚开始会不放心。孩子吃饱了吗?尿湿裤子了吗?露肚皮了吗?这些担心会伴着他们一天的工作与生活。好不容易盼到晚上可以接孩子了,孩子的仪表是他们疑虑最直观的答案。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孩子离园前的整理工作。我们会在每日晚饭后帮助每个宝宝擦干净手、脸,抹上润肤霜,梳理好头发,提好裤子、掖好衣服,拿好外衣等等,使家长一进门,见到的是一个干净、整齐、浑身香喷喷的孩子,这样家长的疑虑就会消除,会放心的坚持送孩子来园过集体生活了。

  这些工作的开展,最主要的是给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从而消除家长的不适应,使孩子避免受到家长的不利影响,从而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三)利用多种渠道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首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家访,因为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孩子的家庭环境以及孩子的智力发展状态、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还可以了解到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从而进行适合孩子的引导;家访还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情感交流的好方式,因为教师深入幼儿家庭是关心幼儿,认真对待工作的具体表现。在交谈中,教师诚恳的态度、亲切的整个家访过程充满友好,拉近了家园之间的关系,使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给予信任,从而帮助教师在家中对幼儿进行教育,缩短幼儿入园后不适应期的时间。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