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在建构区中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10月18日 21:00:49

  二、利用各区域游戏间的互相渗透,提供交往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常常出现积木不够用,积木收放位置和方式的问题。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积木不够用是很常见的现象,也是一个为幼儿提供交往能力的机会。在一次建构区活动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两个小朋友在共同使用同一种积木搭建自己的建筑。可是搭建到一半的时候问题出现了,积木不够用了;可是两个人都只搭建到一半,两个人都看着那一块积木不说话。我看了一会儿,问他们俩说:"你们俩怎么不搭了?"其中小贝说:"谭老师,积木不够用了。"小贝是一个非常腼腆,而且内向的孩子;他看着我,希望我能来帮他解决这件事情。可是我没有直接帮他解决,然而问他:"积木不够用了,那你想怎么办呢?"小贝说:"我想要那块积木。"这时候另一个幼儿说话了,恬恬说:"老师,我需要这块积木。"我看着那块让两个孩子为难的积木,问他俩:"小贝,你就差这一块积木么?"小贝点了点头,同样的话我也问了恬恬,恬恬说不是。我问小贝:"那你应该怎么跟恬恬说呢?"小贝说:"恬恬,你愿意把这块积木让给我吗?"然后可是过了一会儿,恬恬还是没有想出好的解决办法,这时候我说:"那你看看别的区域有没有能帮助你的呢?"这时候恬恬说:"老师,我觉得美工区的笔筒可以帮助我。"我说:"那你就去试试看吧。"恬恬用美工区的笔筒完成了自己建筑。

  在游戏的同时,教师提供给孩子有限的材料。让幼儿可以在积木不够用的时候,利用别的区域的材料来帮助自己完成建筑。教师还可以针对建构区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共同商讨,然后制定出建构区的游戏规则。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会倾听他人讲话,开始接纳同伴的意见,有了初步同伴间的认同感。每个游戏区角之间要有一个交往的过程,不能只进行本区角的游戏,而与其他区角之间毫无关系。起先,幼儿在玩游戏时,从不和别的区角的幼儿交往,教师就引导幼儿加强交往。比如娃娃家的宝宝生病了,可以坐车到建构区去看病;美工区设计完衣服后,娃娃家可以去买衣服;幼儿在小舞台表演,可以邀请幼儿来观看表演等。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游戏,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引导各个区角游戏之间的联合、合作,拓宽了幼儿交往的舞台,也给幼儿提供可交往的机会,增强了幼儿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三、利用家长参与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家长的资源。因为幼儿平时除了在幼儿园的时间,就是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了;幼儿好模仿,家长给有幼儿起着榜样的作用,也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榜样。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还包括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乐于与周围的人共同的进行游戏的内容。平时家里来客人做客,家长会热情的招待客人,请客人坐下、倒茶、拿水果等等。幼儿有了这样的生活经验后,会不自觉的在游戏中再现出来。我实习的幼儿园,很注重传统的节日。比如这一次的清明节,幼儿园会举行传统运动会。我们中班的内容是赛龙舟,我们就和家长一起进行商讨活动。有的家长制作道具,有的家长和教师一起参与编舞,还有的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表演。有了这些情景,教师请在活动中表现好的幼儿示范给大家看,引导幼儿共同学习好的经验,使得游戏的氛围暖意融融。

  四、教师适时的介入指导,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幼儿年龄小,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解决事情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或是问题,教师不应该只以自己的医院来解决矛盾或问题,而是应该鼓励、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相互之间的存在的矛盾或者问题。在中班幼儿这个年龄段,已经具备初步自己解决矛盾冲突和问题的能力了,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例如,医院游戏很受欢迎,每次总有很多人选择,于是我建议幼儿,其他的游戏角色也很需要你们,你们可以轮流参与各个游戏角的活动。经过老师的引导,一些幼儿主动退出,他们很乐意的去别的游戏角进行游戏,到下次游戏的时候再去别的游戏角。又如,有一段时间,建筑游戏很受欢迎,每次都会有好多幼儿选择建构区进行游戏。可是建构区的积木有限,地方也有限,于是我就在旁边说道:"老师觉得建构区有点拥挤,你们觉不觉的呢?"幼儿听了我的话点点头,于是我建议他们一起来搭建一个小区,结合现在的实情,好多幼儿家里都拆迁了,搬到了新的小区里,我们也来搭建一个共同的小区。经过老师的引导,一些幼儿主动的到别的游戏角进行游戏;在建构区的幼儿也提议,每天建构区只能容纳六名幼儿来进行搭建活动,这样一周五天每天都能有六名不同的幼儿到建构区进行游戏,如果有的幼儿生病或者是这周不想去建构区进行游戏的话,想去的幼儿还能够进行补上。这样教师还为幼儿一起合作,商量,共同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提供了机会。

  教师的鼓励,表扬与批评,比说教的方式更容易也会更有利于幼儿接受。在游戏中,我们经常鼓励,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增进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机会。游戏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有效场所,在游戏中,可以由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是幼儿之间的相互指导。而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的方式,更容易是幼儿接受。这就是陈鹤鸣先生"儿童教儿童"的教育思想。例如,在玩跳棋游戏的时候,教师让一个会下的幼儿带一个不会下的幼儿,一个幼儿耐心的教,一个幼儿认真的学,一个体验教的乐趣,一个体验学的乐趣,从而达到共同的乐趣。用这样的方式,好多幼儿在互帮互助中学会了下跳棋。又如,宝宝的爸爸是一名医生,宝宝在生病的时候都是爸爸照顾他,因此他对给别人看病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所以他经常扮演医生,去娃娃家个小宝宝和爷爷奶奶检查身体。还告诉幼儿应该怎么样照顾病人,使得其他幼儿对这个游戏的经验也日渐丰富。以上的事例表明,教师的适时的介入指导,鼓励和引导幼儿充当个别幼儿指导者,有助于培养幼儿互帮互助的品质,有助于增加幼儿相互交往的乐趣,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发展。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