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性教育(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12月17日 20:44:57

  第四、游戏能培养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游戏一般离不开音乐和美术活动。幼儿在玩"小剧院"游戏时,需要表演节目。在玩"娃娃家""商店"等游戏时,需要装饰和美化;玩"照相馆";游戏时,需要画画"照片"。这些都离不开美育。

  而且,游戏还是师幼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纽带。

  下面以一具体案例来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案例:我变了  (背景 ;  9:20   中班   游戏活动)

  教师在指导幼儿做游戏,她让每个幼儿到创设的活动背景"亲情村"里面去找来自己的照片,然后想其他小朋友介绍。完了以后教师让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镜子,来照镜子,并说;"小朋友们照照镜子观察一下自己与刚才在照片上看到的相片有什么变化。

  教师走到小雪跟前,小雪有点拘谨地看着老师。教师蹲下来。拉拉小雪的手 轻柔的说:"小雪好几天没有来幼儿园了,去了外婆家是吧/ 老师可想你了 ,你想老师吗?"小雪的脸上显出快慰的神情,接连着点头。教师伸出手在小雪红扑扑的脸上反复抚摸着。

  "小雪一定在外婆家吃了许多好东西,那么照照镜子看,你变了吗?"小雪一边听凭老师的抚摸,一边细声细气回答:"长胖了。"教师听后笑出了声,随即亲了亲小雪,对她说;"真好,在照照镜子,看看还有什么变化。"小雪高兴的拿着小镜子认真的照着。

  通常无论在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还是对他们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之时,人们都会把"喜欢孩子、热爱孩子"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但是。透过"我变了"这个案例。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教师在和小雪的游戏过程中所表露出来的情感并非他职业角色的需要,那时一种发自教师心底的对小雪的喜爱之情,是一种互动中一方对另一方所怀有的一种非常自然的人际情感。提及滋生这种情感的动因,一方面也许是那句俗语"日久生情"所揭示的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互动行为与人际情感状态的一个通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友好还是敌对,一般都是和常见到的人彼此建立起来的--当然是和我们认识的人。"这一原则意味着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越接近,彼此之间互动行为发生的机会就会越多,也就越容易了解对方,容易对对方产生好感(当然也有可能是相反的情感)在幼儿园里,教师与幼儿可谓朝夕相处,事事相关,预期的或者是现实的密切而有濒繁的互动往来,是教师喜欢幼儿的基础;是另一方面,幼儿特有的童稚与率真,特有的与成人世界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常常会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自己的需求,唤起教师心中美好的情感体验,表露幼儿的心声,进而让师幼之间多一份沟通与了解。

  除此之外,游戏还有助于儿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之所以成为儿童期的主导活动,是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分不开的。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一方面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生活,一方面经验、能力有限,这就决定了儿童只能以游戏为主导活动。游戏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一种初级形式。这就决定了儿童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会的性质和内容,因而可以构成一定程度上的儿童社会,从而使儿童的各种社会能力得到发展。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从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同伴那里学习游戏中所需要的态度和技能,如顺序、转换、分享、合作,以及理解他人思想和情感的能力等。同时,由于游戏的集体性在游戏中对已感知的东西的重复就不仅是在行动中进行,而且也可以在有效的谈话形式中进行。这种谈话和言语的交流无疑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使儿童更快更好地掌握语言这一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总之,在各种形式游戏中,儿童渐渐习得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所应当具备和掌握的社会技能和品质,使儿童能够更好的理解和适应这个社会,从而有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游戏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幼儿,是怎样对认识的世界进行取舍,再造的,在游戏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窥探幼儿的启蒙阶段为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定的基础,为今后的事业和生活道路创造灿烂的前景。

  一、游戏"儿童才识健康儿童

  (一)游戏就是学习。

  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游戏。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等经验,是学会了学习,同时玩也培养了健康的身心。

  (二)游戏就是生活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的全部。孩子玩的过程包含众多因素,重要的因素有四种:

  1、自发性;游戏是孩子为实现自己的欲望而形成的自发性活动,是由孩子亲自决定,亲自选择的。生活中某一情节,某一事件,某一物质都可以引起孩子玩的欲望。

  2、情绪的展现。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流露出愉快、兴奋和喜悦的情绪。游戏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愉快的了解未知事物,在游戏中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令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是经过自发的选择而采取的行动,他们愿意以自己的力量克服在其中产生的任何困难。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