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性教育(4)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12月17日 20:44:57

  自己选择"什么时候玩,玩多久"。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喜爱,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孩子们常常玩了还想玩,总也玩不够。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游戏前先问问:"你们愿意什么时候再玩这个游戏/你们还想玩多久"?让他们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来继续玩。例如;孩子们"猫和老鼠"的游戏,由于在跑跑、跳跳中获得了乐趣,玩了之后还想继续玩。这时老师可以问:"这个游戏很好玩,你们还想什么时候玩"孩子们提出要求时,老师遵守约定,满足孩子们的兴趣要求。他们会玩的更积极更投入。实例证明,只要你遵守了,孩子就会遵守,这也从客观上加强了孩子的时间观和责任观。我们不必强加一些要求给孩子,或是把玩游戏作为完成某一任务的奖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来决定做游戏的时间。

  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处理,让幼儿更深的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四.在游戏中把握师幼互动的节奏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几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儿童放任自流。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并不是不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儿童不可能学会控制自我冲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由和规则本身就是相对独立的。这与"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通行"是一样的道理。

  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被纳入教育的活动当中。就成为教育儿童,发展儿童的手段或形式。儿童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只有当教师与儿童在游戏中相互作用,游戏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热。然而,在教师与学前儿童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节奏又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关键环节。

  节奏是有关速度的问题。在教师与学前儿童的互动过程中也存在着节奏的问题。正如成人和小孩在一起走路,成人一步是小孩子的两步.如果成人不放慢自己的脚步,小孩子就会在后面跑的气喘吁吁.所以,当我们和孩子说话,一起走路时.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放慢自己的速度以适应幼儿的速度.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成人却常常犯忽视儿童学习速度的错误,往往急于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儿童的想法,不给他们思考探索的时间,不给他们与伙伴互动."磨合'的时间,往往指望一提出问儿童立即给出"正确答案,一次活动"立竿见影"马上看到结果,因造成了学前教育学中存在的肤浅化,形式主义的问题,往往是儿童的学习停留在对手教师语言的机械重复上,成为一种"口头上的学习"。这种倾向不仅在于课堂教学中,同样也 存在于游戏活动中。教师总是按自己心目中"好游戏"的标准来指导幼儿游戏。通过在活动中的,从以下九个方面谈谈把握好师幼互动节奏的认识:

  (一).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有利于活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在开展开发幼儿智力的一个数学游戏"帮朋友回家"中,我看到那些涂有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卡片时,便认为可以在游戏中教幼儿学会分类。于是,我先让幼儿玩游戏,为画面中找回所缺的几何图形,然后又让幼儿根据图片的颜色,形状分类。幼儿最终按要求完成了任务,然而整个活动过程对幼儿来说,变的索然无味,也未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这个活动的何在?经过思考,发现自己能够把握游戏与学习分类联系起来,应该说是很好的创意,当然,也完成预定目标。但是,问题在于没有把握好与幼儿互动的节奏。急于通过一次活动就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幼儿按不同标准分类。于是本来可以非常生动有趣的游戏变成了烦闷无聊的课。把这个游戏活动的师幼互动节奏稍稍变动,让全体幼儿都参与活动,变着法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图片的特性。经过一段时间后,更换游戏方案让幼儿在教师内找出与图片颜色一致、形状相同的物体,然后很自然的提出按事物的不同性质(颜色、形状)分类。经过以上实例证明,这个活动以渐进式方法来组织与指导为好,应当有不断深入的延伸活动,不宜以一次活动解决所有 而问题的思路来组织,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

  (二).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有利于增强活动的趣味,使幼儿在心理上更积极的参与游戏过程。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用一种"开商店"的游戏来让幼儿记忆教师先前教过的知识,如说出一样物品(例如香皂)的特征,但不许说这件物品得名称。通常一个幼儿被请到前面来当"顾客",教师当"售货员",其他幼儿在后面静坐旁观,这种游戏只要求幼儿记忆背诵,幼儿自己不用主动思考与探索,而且这种游戏只是发生在教师与单个幼儿之间的一问一答,绝大部分幼儿不会耐心坐着听。对于大多数作为旁观者的幼儿来说,这种游戏是没趣为的,他们不可能在心理上参与游戏过程。

  (三).把握师幼互动节奏可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叫教师往往会发现,以前在学校中学习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离具体的教学情境太远,几乎无法在现实当中发挥作用。而在同时,我们对幼儿的了解,对课程的把握,对教学的构思,和同事的协作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种种困惑呢?途径之一就是师幼共同游戏,把握师幼互动的节奏。幼儿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活动,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把握教学尺度。然后通过反思性学习形式形成新的信念体系及专业实践策略以及自己独特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从而冲"破思维定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敏感性,促进自己专业能力的发展,步入优秀教师的行列。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