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幼儿记忆的发展与特点(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2年02月22日 12:35:23 

  
  父母与幼教工作者要积极发展幼儿期的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记忆,一方面要按照影响无意记忆效果的特点,采取适当相应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记忆效果;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幼儿言语系统的调节机能,经常提出明确的有意记忆的要求,并且注意发展幼儿积极的活动动机,促进他们有意记忆能力的提高。
  
  第二,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逐渐发展。在早期教育中,常见父母与幼教工作者让孩子们死记硬背,这样做未必见好。从记忆方法上,记忆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前者是机械重复,硬背死记;后者是理解意义,记住内容。由于幼儿经验少,缺乏记忆的方法,所以只能以机械记忆为主要方法。但幼儿期也是有理解记忆的,例如,儿童复述故事时,他绝不是一字一句地照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地经过了组织加工。在一定意义上说,幼儿的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也就是说,幼儿对可理解的材料要比无意义的或不理解的材料记忆效果好得多。例如,幼儿对词的记忆要比无意义音节的记忆效果好。记忆熟悉的词要比生疏的词的效果好。因此,父母与幼教工作者从儿童的幼儿期起,就要引导他们理解要记忆材料的意义,要掌握一定的力所能及的记忆方法。然而,幼儿的机械记忆是主要的,机械记忆仍然占着优势。等到他们入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机械记忆才逐步减弱,理解记忆逐步占优势。正因为幼儿期机械记忆发达,因而从幼儿期,甚至更早一点儿就应该让孩子背点儿东西,例如诗词、汉语拼音、外语单词等;利用机械记忆,从小就让儿童打下知识的基础,这是早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条心理学依据。
  
  第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形象记忆或表象记忆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或表象来记忆某种材料的,例如到过颐和园公园之后,儿童能回忆万寿山的形象。语词记忆是利用词的标志来记忆材料的,它在儿童言语系统出现之后才产生。心理学研究材料表明,幼儿阶段,形象记忆效果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所致。随着幼儿抽象逻辑思维与言语的发展,可以看到,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能力也都随之提高,而且语词记忆的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语词记忆的效果逐渐接近形象记忆的效果。因此,在早期教育中,父母与幼教工作者要充分运用直观性原则,同时要加强语词的解释说明,使形象和词在幼儿记忆中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记忆效果,促使记忆发展。
  
  二、幼儿记忆策略的发展(一)复述策略在一个研究中,给幼儿园的幼儿、小学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呈现一系列图片并让他们记住。在呈现图片后的15秒内,儿童准备复测。一个研究者观察幼儿在这段时间内动嘴唇的次数,并认定它与幼儿要努力记住词有关。研究者报告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复述的次数也有所增加。85%的五年级儿童表现出一些自发复述的证据,然而,只有10%的幼儿园儿童是这样做的。另外,平均而言,在同一个年龄水平上,那些复述得多的幼儿比那些复述得少的幼儿回忆得更多。
  
  (二)组织策略如果说复述策略是机械的记忆,那组织策略则是意义的记忆。人们可以通过对记忆内容的组织加工,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之中或把材料作为合并单元而组合为某个新的知识框架,从而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对记忆材料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下面介绍几种加工方式。
  
  1.归类加工如果向你呈现60张图片,它们分别属于家具、碗碟、花、交通工具等,然后要求你进行自由回忆,你会怎么做呢?你自然知道,要记住60张互不联系的图片要比把这些图片聚集为几个类别再进行记忆困难得多。所以可能的做法就是将这60张图片分门别类再进行记忆。事实上,已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归类加工是促进幼儿记忆的一种良好的组织策略。你在上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类别归类,意思是指我们在记一系列项目时总是倾向于将它们按一定的类别记忆。还有一类归类加工是联想归类。所谓联想就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一种经验又想起另一种经验。人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著名的联想三定律进行归类加工。例如,根据接近律(由一种经验而想到在空间上或时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种经验)而将桌子—椅子、男人—女人等词汇组织在一起记忆。
胎教音乐
  • 幼儿心理学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