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幼儿记忆的发展与特点(3)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2年02月22日 12:35:23 

  
  2.主观组织当记忆材料既不能进行类别归类又没有较好的联想律可以用时,人们倾向于进行主观的组织加工。例如,当向被试呈现一些无关联的单词(如帽子、照片、羊、祖父……),让他们自由回忆时,随着测验次数的增加,被试的回忆量会不断增多。同时还发现,被试在连续各次实验中有以相同顺序回忆单词的倾向。这种现象就可能是被试主观地将这些无关联的单词放到一个故事的场景中所致。
  
  3.意义编码对那些无意义的数字、单词等,如果把它们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或者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来,赋予一定的意义,就容易记住。例如,要记住:6481。如果看不出这些数字间的意义联系,就很难记。如果看出了这些数字的一种意义结构:1,4,9,16,25,36,49,64,81,即“从1到9的整数的平方”,那就容易记住了。
  
  4.心象化幼儿早期的记忆特点是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因此,对于故事和诗歌,或单词,如果能在头脑中形成心象来记忆,其效果远远优于机械地重复记忆。
  
  (三)检索策略信息一旦进入了记忆系统,就要通过某些方法将它检索出来。对于再认而言,因为呈现的刺激将有助于检索出相应的记忆内容,所以检索过程就要容易些。然而,对于回忆而言,检索过程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幼儿在检索方面的缺陷明显地与他们对恢复原先的编码环境的需要有关。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呈现给幼儿一组与当时的目标表征有关的线索(如用玫瑰花和郁金香花作为百合花的线索)。然后,在检索过程中,又再将这些线索部分或全部呈现给幼儿,要求儿童回忆那些与线索相关的目标词。结果发现,幼儿在适当的指导下,能够检索出信息,但是需要比年长儿童更多的、更清楚的提示。
  
  三、幼儿元记忆的发展(一)关于主体的元记忆幼儿的元记忆是指儿童对作为记忆者的自己和他人所具有的所有能力、局限和特质所具有的认识。儿童学会识别和确认记忆及遗忘的经验,在认识上把这些经验区别于诸如思维、梦和感知等其他经验。有证据表明,初始的记忆和遗忘概念开始形成于学前早期,是儿童内隐的心理理论发展中的一部分。然后,儿童逐步认识到各种关于人类记忆的“事实”。例如,儿童可能“从经验中得出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有关事实,即一个人不能指望后面总能提取前面储存的内容,以及这样一个值得高兴的事实,即“现在不能立即回想起来的内容,常常最终会被想起来”。
  
  年纪较大的儿童比年幼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和局限有着比较真实而准确的认识,实验者为儿童短暂呈示一系列常见物品的图片,每次呈现的图片数目逐渐增加,直到儿童说系列太长不能按顺序记住这些物品为止。学前儿童极大地高估他们的记忆广度。在他们实际只能记住四个左右的项目时,却有一半以上的幼儿认为他们能准确记住所有十个项目。这种极度不准确可能看似适应不良。但是,有人却认为这种高估是有益的,因为它能够使儿童保持乐观的态度,乐意尝试事实上超过他们现有能力的任务。如果年幼儿童比较现实地看待他们自己的能力,他们的尝试并不超越于他们所已掌握的范围,则他们的认识进步可能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估计变得越来越准确。
  
  (二)关于任务的元记忆儿童逐渐认识到,任务的难度依赖于两个方面:必须存储的信息的数量和种类,以及随后提取要求的性质。关于储存的一个例子,甚至幼儿也知道,单纯增加记忆任务,则完成起来更难。儿童也认识到,如果学习者在项目之间发现或建立意义联系,则项目变得比较容易记忆。例如,在要求他们想出三个单词,使其与单词“蓝色”一道便于记忆时,年纪较大的儿童比年幼儿童更可能想到三个颜色词。作为关于任务的元记忆的提取方面的一个例子,年龄较大的儿童知道,用自己的话复述某个故事,比准确地用听到的话复述故事容易。
胎教音乐
  • 幼儿心理学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