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2年02月22日 12:37:12 

  
  二、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目前研究者们对婴儿是否具有心理理论还存在着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个体在婴儿时期的确表现出了某种心理理论的前兆。到两岁以后儿童逐步地获得更多的心理理论。下面我们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中的一些主要成果作简单的介绍。
  
  (一)儿童的愿望、信念及相关表征的发展韦尔曼(Wellman)认为人们心理理论是基于信念—愿望的推理。我们解释、预测个体的行为都是基于我们对他们愿望和信念的理解,也就是推测他人的想法、愿望、目的、观念、知识等。
  
  大约两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获得愿望心理学(desire psychology)。这种愿望心理学包含愿望、知觉、情绪、行为和结果之间简单的因果关系。比如幼儿认识到,个体达到了他们的愿望,那么他们就会表现出满足、高兴;如果没有达到愿望,那么就会失望。幼儿会选择成人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给成人。在这个阶段,儿童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自己及别人的心理几乎都是以愿望为评定标准。在愿望心理学阶段,除了对简单愿望的理解,还包括对简单情绪和简单知觉经验或注意的最初观念。到儿童3岁的时候,他们开始进入愿望—信念心理学(belief-desire psychology)阶段。儿童开始自发地谈及信念、思想和愿望;他们也能够掌握一些运用信念来推测行为的基本原则,如3岁的儿童知道自己和他人可能会有不同的信念,行为是由信念指导的。虽然此时儿童对信念有初步的理解,他们对自己及别人的行为仍以愿望而非信念为标准来解释。比如,3岁儿童不能完成意外地点的任务,韦尔曼等人就认为是因为儿童预测小狗没找到骨头会不开心,并将在其他地方继续寻找。因此,儿童此时是基于愿望来推测小狗的行为而不是信念。大约到4岁的时候,儿童获得了类似于成人的信念—愿望心理学(belief-desire psychology)。他们开始综合信念和愿望等因素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进行推断。
  
  4岁儿童不仅能完成错误信念任务,也能完成外表—真实任务。在外表—真实任务中,实验者给儿童看一个外表是石头的海绵,问儿童这是什么,儿童会回答这是石头;当让儿童触摸海绵后,问儿童之前认为是什么,3岁儿童会错误地回答这是海绵,而4岁的儿童则能正确回答说是石头。4岁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外表—真实任务以及其他领域的具有双重表征特征的任务中的一致正确性,表明他们在此阶段获得了某种心理表征理论,认识到事物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表征。这一突破性的发展对儿童获得心理理论领域中的其他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如假装理解、意图理解、欺骗等。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儿童这些方面的发展。
  
  (二)儿童的假装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年幼儿童就能参加“过家家”之类的游戏。他们经常将板凳当成马来骑,经常将自己假扮为某个童话故事中的主人翁。这些现象表明他们已经能够做出假装行为了。研究发现,2~4岁的儿童能够辨认假装,能够自发地做出假装行为。比如,实验者拿着一根香蕉打电话,3岁的儿童能辨认出实验者是在假装打电话,而非真的打电话。
  
  虽然年幼儿童能够辨认出假装并做出假装行为,但他们能真正理解假装吗?关于这一点,目前研究还存在争论。莱斯利(Leslie)认为2岁儿童的假装行为表明他们具有元表征能力,能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假装心理;而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4岁以后的儿童才能对假装心理进行表征。为何研究结果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假装心理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而造成的。总的来看,假装理解的含义可以分为:理解假装行为;理解假装是主观的、心理的;理解假装是具有心理表征的。前面的事例告诉我们,从两岁开始,儿童就能够理解假装行为,而3岁的儿童则能够理解假装是心理的、主观的。这一点可以通过让儿童判断他人在假装发生时心里所想的假装内容来研究儿童对假装的认识。如给儿童呈现这样一个假装情景,一个人假定一个空杯子里有巧克力奶,然后离开,这时实验者和儿童假定这个杯子里装着橘子汁,当那个人回来时问儿童,那个人假定杯子里是什么。结果表明,78%的3岁儿童能够给出正确的回应。5岁甚至更大的儿童才能理解假装是具有心理表征的。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来自于利拉德(Lillard)的Moe任务。实验中,告诉儿童,Moe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地方的玩偶,它对小鸟一无所知,却能像小鸟一样地挥动双臂飞起来。然后问儿童:Moe是否在假装成小鸟?大多数儿童都给予错误的回答:“Moe是在假装成小鸟。”在这个范式中,给儿童呈现了一个心理状态与外部行为相冲突的情景,结果表明,儿童根据外部行为来判断Moe是否在假装。
胎教音乐
  • 幼儿心理学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