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6)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2年02月22日 12:37:12 

  
  理论论的支持者认为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遵循愿望心理学、愿望—信念心理学和信念心理学这三个发展阶段,认为经验在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类似于皮亚杰理论中的发展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一样,经验可以带给儿童一些他们以往理论结构中无法理解和解释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最终会促使儿童修正和改进他们的理论结构,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理论水平。
  
  (二)模块论模块论的支持者有巴伦-科恩(Baron-Cohen)、莱斯利等人。这一理论认为心理理论的发展是神经成熟的结果,而不是来自理论的修正。在身体成熟期间,经验对个体心理理论起着某种触发的作用。莱斯利认为心理理论的发展与三个机制的成熟有关。第一个机制被称为身体理论机制(theory of body mechanisms),这一机制发展于婴儿第一年的早期,它的成熟使婴儿能够认识到动因性客体拥有允许按照自己意愿活动的内部力量。第二个机制和第三个机制都称为心理理论机制(theory of mind mechanisms,简称ToMM),这两个机制负责处理与动因性客体有关的信息。在婴儿的第一年后期,ToMM1成熟,这使得婴儿能够将人或者其他动因性客体解释为可知觉环境的和可追逐目标的。在婴儿的第二年,ToMM2成熟,这使儿童具有了元表征能力,可以从事诸如假装的活动。尽管莱斯利的这一理论引起了诸多争议,但最近的神经认知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心理的加工的确是定位于大脑中的某些特殊部位的。如,西格尔和瓦利(Siegal & Varley)等发现语言系统、额叶和颞顶皮层都是支持心理理论的辅助系统,而杏仁核回路是核心系统。
  
  (三)模拟论模拟论的主要支持者为哈里斯(Harris)。这一理论认为儿童能够内省地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且能够用认识到的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角色采择或模拟手段来推测他人的心理状态。比如在意外内容任务中,儿童要预测当其他小孩第一次看见糖果盒,会发现里面装的是什么的时候,儿童就需要通过想象或在心里模仿他们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一理论的支持者并不排除人们在推测他人心理时有时需要求助于“理论”,但他们更强调模仿的重要性。此外,模拟论和理论论一样,同样强调经验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作用。
  
  除了这三种理论,还有一些观点也同样被研究者们用来解释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与发展,如心理理论的执行功能说、文化发展说等。这些理论都不乏实验证据支持,但是却都不能很全面地解释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与发展。也许,它们都只是描绘了心理理论发展的某一个方面。如,模块论侧重于心理理论发展所需要的生理基础,理论论侧重于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心理知识的归纳、总结,模拟论则侧重于儿童运用心理理论时所使用的方法。相信,不久就会形成一种更恰当、更全面的理论来解释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与发展。
胎教音乐
  • 幼儿心理学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