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06年12月11日 10:25:41 

比,教师比较容易为同一年龄段幼儿提供适合每一个幼儿发展的机会,突然之间面对二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有的还在哭,有的已经玩开了,刚开始时真的有点不知所措。如何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如何准确地掌握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因人施教?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各有不同,在幼儿作息时间上如何合理安排?集体活动(如体育、音乐)如何兼顾到因年龄而造成的能力差异?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编班初期一直都困扰着我们。

  父母的忧虑:虽然说父母的自愿报名非常踊跃,但必竟是初次实施混龄教育,父母们一直抱着期望和焦虑的复杂心态。小孩子的父母们曾经问我们:“我的孩子那么小,会不会受大孩子的欺负呢?”“小孩子在大孩子面前难以领先,会挫伤她的自尊心吗?”;大孩子的父母们也曾经问我们:“我孩子都快6岁了,还和那帮3岁的孩子一起学习1,2,3,4,5,岂不是浪费他的时间?”“让我的孩子老是去帮小孩子穿衣服,老师们多省事呀?”

  所有的这些问题和担心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我们也完全理解父母们的忧虑,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忧虑开始了研究。

  三、实施混龄教育的举措

  俗话说:“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了想法真正要经得起考验的还是具体的实施过程。作为一名混龄班的老师不能像从前那样带孩子,她必须做真正的有心人,她还必须是“社交家”、“心理学家”,她要善于观察、了解每一个幼儿,能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又能针对全班幼儿的共同特点进行教育。据此,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 增加班级人员配备。混龄班由原来的两教一保配备到三教一保。且混龄班各抽一名教师兼职分担部分园内其它事务,这样既保证了充足的教师资源在混龄班的作用,又使园内其它工作正常运行。

  ② 明确混龄班的目标。目标分为课程目标(含年龄段课程目标)、幼儿发展目标、班务工作目标、父母工作目标,充分体现“混龄”的特殊性,并对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测试、评价,记入幼儿档案,为个案分析和科研准备第一手资料。

  ③ 调整幼儿作息时间。将幼儿作息时间分成了几大板块: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户外游戏活动,每个活动时间相对集中,时间段内内容丰富,层次性强,孩子们按能力、兴趣或年龄分组选择活动,不会造成孩子们无所事事的状况,或因能力差异和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不同造成的大孩子等小孩子,小孩子等大孩子的现象。

  ④ 做好父母工作。转变父母观念,争取父母的支持和配合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工作。我们通过宣传栏、父母会、联系手册、园刊、培训讲座、父母委员会、汇报会、开放日、网络等形式多渠道和父母沟通,宣传混龄教育的点滴心得、体会、实例,让父母在观念上和我们达成共识,增强父母的信心和参与热情。

  四、混龄教育带来的变化

  孩子们的变化

  首先是幼儿交往上的变化,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之间争抢玩具,打打闹闹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在混龄班里,由于年龄的差异,以强欺弱的现象却非常罕见,看到的是姐姐对弟弟的呵护,妹妹对哥哥的崇拜。互相帮助、友好合作已不是一句空话,而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孩子们的言行之中。

  其次是精神面貌的变化。100个孩子的100种喜好,有100种性格,当你走进我们的混龄班,你会发现一个共性:孩子们都会热情洋

  • 宝宝入园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