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抽象,小脑瓜的深度体操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06年12月10日 20:51:48 


  我们经常说,学东西不要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实,这些学习方法之所以有它的高明之处,是因为它调动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它让人对事物的注意力脱离开其表面和本身,而向别处和深处伸展了。
  孩子的思维受年龄和阅历限制,往往达不到这样的程度,但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孕育出这样的萌芽了。如果您再能抓住时机给以有效的引导,那他的小脑瓜肯定会越来越“灵”的!

  例证1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点燃一排蜡烛,然后从水罐中舀水将其浇灭。猩猩反复看了几次以后,居然也能模仿;但是,如果河边着起火来,猩猩绝不可能从河里舀水把火浇灭,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大火把一切烧个精光。这是因为猩猩没有“水”的概念,它不懂得河里的水与缸里的水是一样的水。

  例证2
  苏联一位学者曾考察过北冰洋沿岸残存的原始部落,发现那里的人们可以用12个词来分别地表示不同的“走”,如“早上走”,“晚上走”,“穿鞋走”,“光脚走” ……就是没有“走”这个一般的概念。
  第一个例子表明,人比其他动物聪明,在于人能推理;第二个例子则显示了现代人比原始人聪明,因为前者会对具体事物做出概括。总之说明抽象能力是人类进化发展而来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而人类中那些“精英”们,则都是从事物的表面探求到其内在本质和规律性(即真理)的人。

  儿童思维的成熟过程,其实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缩影。牙牙学语的婴儿,最初不会有什么抽象思维能力,他们也许搞不清苹果与梨的差异和苹果与月亮的差异在性质上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然而生活能使孩子们学会抽象,比如小宝宝淘气,用手触摸火炉,结果烫起几个泡;有过几次教训后,他会不再触摸任何火炉包括那些不曾烫过他的火炉了。他显然自发地形成了这样一种朦胧意识:那些东西也是火炉,也会烫人的。这种朦胧意识十分可贵,因为他已经自发地从同类事物的个体中抽象出了该类事物的共性。
  不过,如果仅靠自然形成,没有足够的刺激,孩子的智力发育就会相对缓慢很多。3岁之前的孩子,对他进行训练,会显得过早;而对学前的孩子,我们则完全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启蒙了!
  
  理解力训练
  
  理解,指的是对任何一件事物了解的能力。人类掌握知识的过程,必须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而理解能力是在儿童时期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孩子以后进行创造性劳动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和心理品质。
  在家里,我们经常利用各种时机有意识地对女儿提出一些“为什么”,让她进一步思考、动脑筋,而后养成她自己发问的习惯,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逐步加深了她对事物的理解。
  我们还会不时地检验一下女儿的理解水平。比如,如果总是把寓言和一般的童话故事混为一谈,看完或听完之后看不出寓言的意义和隐喻,理解不到寓言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或教训,那理解水平就不能算高;较高的理解水平是开始能看出寓言中的教训和意义,并能把它转移到人的身上,只是概括的范围较狭隘;更高的理解水平就是能立即理解寓言的含义或隐喻,并能把抽象的教训意义转移到人。我们还可以从孩子对故事

  • 启蒙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