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2年09月27日 10:02:04

  小班采取分组教学要特别注意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之间的有机融合,让这三种形式充分发挥优势,相辅相成,做到1 + 1 + 1 > 3。

  总而言之,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会使孩子更乐意主动求学。小班化教学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学,我们应充分认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与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班教学的整体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良好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时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小班化数学教学在反思中出彩------姜雪琴在研究并实行"小班化"的日子里,使我和所有参与小班化教学的老师一样都学到了很多有利与自身教学的宝贵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断思考、实践,努力做到进退有度,收放自如。

  1.放要真心、实在着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展。参与小班化实验的数学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放手给学生大胆争辩的机会,放手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探索,往往是要走弯路的,但只有探索学生才会亲自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即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我首先列举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三件事,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听到的信息记录下来,然后组织学生将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后形成的个体认识作为生动、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交流。随后,我出示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相反的两个量,让学生说说这样可以吗?学生马上提出反对意见,因为这样不能很好地区分两个相反的量。那下面的一种表示方法是不是能区分不同的两个量呢?我出示的是乙同学笑脸图与哭脸图,让作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想法。接着又出示其它的一些符号图,让学生知道这些虽然能区分相反的两个量,但不统一。上述教学活动虽然简单,但却让学生明确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学生在对不同记录方法的分析、比较中,亲身经历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主体认识逐渐从模糊到清晰,从而实现了在体验中学习,在感受中理解;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促进了自身潜能的发展。

  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力求"放"得真心,实在。因为敢于放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拥有了真正的自由空间,可以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智慧能够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育,个性也得到张扬。

  2.收应及时、自然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那么,什么时候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呢?我的理解是:当学生不会学时,教师要指导他们会学;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去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可走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时,我让学生试着想办法找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学生拿出自己的等腰三角尺,摸一摸边和角,量一量边的长度,比一比角的大小,由于学生自主选择了有价值的切入口进行探索,效果显着。而当要学生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时,有部分学生说喜欢画等边三角形,不想画等腰三角形,面对学生一时难以完成的过高要求,我没有被学生牵着走,而是与学生商量,先画好等腰三角形,课外画等边三角形。这样及时引导,避免了花时多、收效微的后果,也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由于我做到了扶放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得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向更明确,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如期达到了教学目标。

  再如教学"已知正方形面积约是20平方厘米,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由于学生的常规思路是寻求圆形的半径,可又无法求出半径而陷入僵局。这时,我就及时引导:"正方形面积与圆形的半径有什么关系?"适时的引导,犹如雪中送炭--学生很快便从困境中走出来,发现r2=20(平方厘米),由此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学生不仅仅是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更重要的是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参与小班化课题实验以来,我明白了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勇于放手的人,携一份期待、信任、鼓励的心境,走进学生的心田;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人,能敏锐地捕捉发生在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和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不着痕迹地加以引导、点拨、放大,或引发一次争辩、或挑起一场探讨、或促成一次反思、或打开一种僵局。进退有度,收放自如,是我坚持不懈的追求!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