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小游戏 大功用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2年12月24日 09:29:0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民间艺术有着其独特的民族气息与活力。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汇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既继承发扬了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又培养了幼儿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通过民间艺术教育,除了可以培养、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丰富扩展幼儿的生活空间,更可以通过动手动脑促进幼儿全方面能力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特别是电视电脑的普及,很大程度上冲击着民间艺术的作用,那些深受孩子喜爱、贴近孩子生活、代代相传的民间艺术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忘。而在我园,在大力弘扬民族精粹文化精神的指引下,我园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民间艺术教学实践活动,让那些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重新走进了孩子的生活。我班开展的编织活动就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让世界瞩目,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现在我们的家乡——新桥,就是远近闻名的毛纺之乡。这里有阳光、海澜两大毛纺集团,生长在这里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耳熏目染了纺织方面的知识,编织自然也不陌生。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它表现为孩子对事物的心理倾向。但是兴趣不是天生的,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我园地处毛纺之乡,这为我们开展编织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

  (1)实景再现,激起兴趣正如 陈鹤琴 先生所说“以大自然大社会做主要的教材,以课本做参考资料,这是直接的知识,是直接的经验。”活动前我们就充分利用坐落在新桥的阳光、海澜集团。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我们没有带孩子实地参观,而是争取到了热心家长的支持,将毛纺企业的部分车间操作情况作了实况拍摄,还带来了许多毛纺车间的工作图片、成品样板图片。这些无一例外地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对于原本就在自己身边、从小耳熏目染的事物有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又增长了他们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与兴趣。

  (2)能手讲解,增强兴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 任 老师,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拜与敬仰。作为毛纺之乡的家长,其中不乏各编织部门的劳动能手。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家长来园的机会,请部分家长给孩子讲述一些纺织方面的知识,更有热心的家长带来了图片。在图片的陪衬下家长的讲解更为精彩、生动。他们精彩的解说不仅博得了孩子们一声声的赞叹与崇拜向往之心,更产生了伸手一试的欲望,想学的兴趣更为浓烈了。

  (3)创设环境,提升兴趣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创设丰富的民间艺术欣赏环境对孩子的感受美、创造美起着十分直接的重要作用。在我园专门开设的编织室里,布置了各式编织作品。如果说前期录象的实况记录在孩子的眼中还是成人的操作劳动,是成人的作品,那编织室里陈列的作品则显得可爱了许多。有各式毛线编织成的圈、花篮、网袋、鱼网等;有用毛线织成的漂亮服饰、围巾;还有用彩线编织成的奥运五环;更有用废旧方便袋编成的辫子、桌椅等物品。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诱发了孩子们学编织的热情与兴趣。

  二、操作培养创造能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孩子也不例外。有了前期的感官刺激,孩子们对编织已不陌生。同时由于家长与园领导的支持,我们收集到了一大批可编织的材料与工具:有各色毛线、布条、各类可编织的废旧物品(方便袋、包装线等),还有小织布机。根据已有的材料与工具,我们主要选定了两种编织方式:绳索编织与小织布机织布。

  (1)操作让孩子更加耐心、细心由于操作材料的特殊性(多是绳索类),容易缠绕,这就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必须沉着、细心才能完成,稍有不慎编织材料便会打结。我班的杨应洲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在用绳索编织时就经历了操作——失败——再尝试——再失败(几乎放弃)——最终成功的经历。当他第一次满怀信心地操作时怎么也驾驭不了手中的三根线,并且最终将三根毛线弄成了一团, 连 老师都没有办法解开。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最终自己总结出了“要耐心,要定定性性才能成功的经验”。现在他已经是我班的毛线编织大师了,每次编织活动前他都会如此地告戒他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不然是不会成功的,还会把毛线弄乱。”现在班中大部分孩子都在杨应洲那顺利“毕业”了。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