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艺术”促论——科学活动中有效组织讨论的实践研究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3月19日 22:26:31

  摘要:在科学活动中,讨论成为了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本文针对课堂教学问题有效性的缺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讨论中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提问艺术,与幼儿论的艺术有效组织的策略研究。由此打造有效讨论,调动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科学活动、有效讨论、提问的艺术、论的艺术。

  一、科学讨论现状分析

  《纲要》明确指出在科学活动中强调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课堂讨论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被教育者所运用。而通过课堂讨论有助于幼儿的认知、个性和社会发展.但现实科学活动中诸多教师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整个活动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幼儿缺乏自主探索性,即便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运用了讨论法,但也只是形式而以,没有达到讨论的效果。

  如:在某次公开课上教师在展示板上粘贴了5张动物穿衣服的图片,教师按座位将幼儿分成5组,然后请幼儿自选图片并讨论:"动物是否应该穿衣服?"这时一阵阵的热闹的讨论声响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发表意见,此时场景可谓激烈。细听各幼儿讨论的内容"老师说,我是讲这个的,""等一下,我来记录。""我看到小狗有穿衣服的。""我也看到小狗穿衣服……"紧接着,以老师的"好,现在讨论结束。"而告终。从外表上看,一切都很自然,也很顺利,但是,但是仔细思索却存在不少问题的 :

  1.现场作秀,科学活动的组织中只是将讨论的环节作为这一课程的流于形式,得过且过。在幼儿进行激烈地讨论后草草收场,没有将讨论发挥作用,反而成为整个活动的"败笔"。

  2.主题不明,教师所设的问题无法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幼儿没有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3.缺乏策略,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只是将问题扔出,没有关注幼儿讨论过程中的语言表现,思维变化等。

  二、科学活动中艺术讨论的操作策略

  (一)讨论前期准备工作

  1.明确目的

  在科学活动上开展讨论交流,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孩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人相处,敢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不要将讨论的结果作为活动有效的评价手段之一。因此,在组织课堂讨论交流应着眼于学习思维的发展,把讨论与交流看成是一种有效地促进手段,而不是一节课的装饰物。

  2.确定主题

  在科学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是建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开展的。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对活动的内容充分的了解,明确目标,确定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设置问题时要让学生有问题可交流,有话可说,对幼儿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有预见性。

  3.宽松氛围

  教师首先会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活动氛围,幼儿在轻松地环境下才能积极的参与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只有和谐的师幼关系,才能使师幼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小组讨论和谐、融洽一致,幼儿才感到心情舒畅,自然思维也就活跃和流畅,幼儿的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讨论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效应"才有可能产生。

  4.随机指导

  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认清自己扮演的角色。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予以一定的支持。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