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艺术”促论——科学活动中有效组织讨论的实践研究(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3月19日 22:26:31

  1.扭转乾坤,当学生的思维模糊时,教师可提出要求进一步澄清的问题,如,"你能举个恰当的例子吗?比如说……"当讨论偏题时,可用提问、评价等方式把扯偏的话题扭转过来。如:大班《电动玩具动起来》幼儿边玩边讨论:"你的玩具动起来了吗?可是为什么有些小朋友的玩具开关打开还是没动起来?"紧接着就有小朋友说:"我家也有这个玩具。""我家也有。"这明显偏题的话,教师马上说:"既然你玩过,你说说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这样又可以把孩子们的思路又拉回到原来的话题上.2

  2.适当小结,当幼儿不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发言进行概括和总结时,教师可提出进行概括总结的问题。如:"就像某某朋友说的那样……"

  5.合理分组

  讨论的组织形式一般分集体和小组。一般多采用小组为主,这样能充分调动每位幼儿参与讨论,同时教师能更有效的组织活动.

  1.先两后多,对于小中班的幼儿,还不会合作,可以先和好朋友轮流讲话的形式开始学习讨论,在幼儿比较熟悉讨论的技巧的基础上再多人合作。

  2.潮名激趣,为增加讨论的趣味,让幼儿为自己组取名,如"香蕉"组、"苹果"组、"草莓"组等,做个标记别上,以此增加讨论的吸引力。

  3.距离生美,讨论时组与组应适当隔开一些,组与组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既相互感染到讨论的热烈气氛,又能集中注意,专注于本组的讨论。

  (二)讨论时方法和技巧

  1.抛--问的艺术

  讨论的内容应该是有铺设的,问题设置不突兀,有一定难度,但有坡度,需要学生经过交流、学习、合作,跳一跳才能达到,这样的讨论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目的。其次,讨论的内容应该是经过筛选,抓住关键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再次,讨论的内容可能是预设中没有涉及到,对于这种课堂上的生成,一方面作为教师本身要重视,适时而变,同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预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做得更加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很精辟地阐释了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节课、一个内容,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与交流的内容是关键之所在。尤其是科学活动,一个经典的问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能解决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好的问题要具备这样几个特征:探究性、开放性和发展性。

  (1)问有所问--注意问题的探索性,指所选的这个问题是否具备交流的价值,是否能激起孩子讨论交流的兴趣;在科学活动中讨论的问题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应具有探索性,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

  案例1:在大班《我的万花筒》活动中第一环节时,教师先让幼儿玩万花筒,欣赏万花筒时的百变图案。然后让幼儿尝试用手按住万花筒底部,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紧接着教师提问讨论:怎样才能看见万花筒里的漂亮图案呢?

  幼1;转动万花筒

  幼2:不是,万花筒里有镜子反光的。

  幼3:反光的话,那不是要有光线照进来!

  ……

  最后总结结果是,原来玩万花筒是和光有关系。

  在接下的环节里,教师可以让幼儿很自然的进入下一环节,感受光的折射和反射。

  (2)开拓思维--注意问题的开放性。指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以及答案的不唯一性;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编拟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励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找出不同答案,增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