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谈幼儿自制力的培养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3月21日 23:47:50

  自制力作为一种意志品质,能提高和加强认识过程的有意识性,明确行动的目的性,并对情绪进行调节。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意志品质教育,使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自制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刚开始发展,还不善于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易冲动,不遵守纪律等行为。从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关于"幼儿自我控制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研究"的研究结论表明:幼儿的自制力并不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没有经过教育培养的幼儿不随年龄的自然增长而在自制力方面有显著的提高。因而对幼儿进行自制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建立规则,培养幼儿自制力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教师适时适度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规则,使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什么时候不可以做什么事,使其更快的融入集体和社会生活之中。幼儿入园以后,一日活动的安排与家庭不同,有时间、场地的限制,如早上来园需先进行晨间游戏再在规定的时间到达规定的场地进行晨间锻炼;走楼梯要靠右边走;拿剪刀要合拢后抓住开口的一头;吃饭时一手拿勺一手扶碗细嚼慢咽;喝水要到杯架上拿自己的杯子排队喝等等。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规则定得很细,教师对每条规则都要进行简单的说明,再以故事、诗歌等形式加以正确的引导。平时反复教育强调,并不时分析情景,清除不合适的规则,逐渐使每一条规则通情达理。再通过表扬或批评(强化)的方法,使幼儿自觉遵守。如喝水时我们要求幼儿一个跟好一个排队取水,按次序进行。为帮助幼儿理解这个规则,我们让幼儿观察比较有次序喝水和无次序喝水的两种结果。无次序的喝水,既影响小朋友之间的团结,又使大家不能很快喝到水。幼儿理解了这个规则的好处,遵守起来就容易得多了。而幼儿也在这些规则的制定及执行过程中逐渐调节自己的心理,将这些规则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同时,教师要激发幼儿内在动力必须"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由此幼儿才会逐渐产生主体意识。

  二、注重个别差异,培养幼儿自制力

  其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我们每个教师并不陌生。 新《纲要》再一次提到"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不同,因而,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上的个体差异。教师适时适度了解孩子,敏锐地察觉孩子之间的差异。对自制力强的幼儿常以其榜样激励,鼓励其做到持之以恒。对个别自制力较差幼儿点滴的进步,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和反馈,个别化的指导孩子包括爱抚、鼓励、点头肯定、微笑、语言夸奖等,让幼儿感到快乐和满足,激起上进的愿望。吕润益小朋友很聪明,自以为了不起,自尊心很强,自我感觉特好,认为自己总是对的,要别的小朋友都听他的,不满意时还打人。通过一段时间家园双方努力,吕润益小朋友开始有点自我意识了,幼儿园适当表扬激励,教师经常和他交流,请他发言、表演、做小帮手,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幼儿阶段自制力发展水平受幼儿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师应充分发挥作用,耐心说服教育,使幼儿逐渐形成自控能力。

  另外,《纲要》强调"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这里的选择意味着教师要提供丰富环境,这里的自由意味着教师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因为只有意愿的才符合个体的需要,才能保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以身作则,培养幼儿自制力

  《纲要》指出"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在任何时间、空间内都为幼儿做出自控的榜样。幼儿学习的途径之一是仿效榜样。教师必须牢记自己是和孩子打交道,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承认感情,对幼儿说"现在等一会儿,让我们两个都冷静一下,你那样做我心里很难过。"向幼儿承认老师控制自己的感情需要时间,不仅仅有助于你获得对他们的控制,而且树立了自我控制的榜样,使你有时间思考下一步怎么办?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