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适时介入和指导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3月29日 21:37:33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演游戏中

  幼儿通过模仿和想像,表演故事或者某一场景,实现扮演角色、交往沟通、创编故事等。何为表演

  游戏的介入呢?在表演游戏中教师的要求与幼儿的行为之间发生矛盾时,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

  做出的行为不符合教师的想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的一种干预。

  但是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往往太依赖教师的指挥,或者教师牢牢掌握了表演游戏的控制权,没

  有给幼儿表演的自由,把“介入”变成了“控制”。在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教师如何适时介入?我

  们认为,教师在表演游戏的适时介入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来引导幼儿的

  行为;另一种是教师按照幼儿的想法去顺应幼儿的行为。

  一、表演游戏中教师适时介入产生的因素

  我们在观察幼儿参加表演游戏时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时都会受到以下两

  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教育目标;二是教师自身的经验背景。

  由教育目标引起的介入在表演游戏中很容易被观察到。教师在创设表演环境时,一般总会

  赋予材料某种教育目标,并对幼儿的行为作出一种预设,期望将幼儿的行为控制在某一范围内。

  一旦幼儿的行为超出这个范围,教师便会介入。由教育目标引发的教师介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由教师自身经验引起的教师介入在表演游戏中也较为常见。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生活经

  验决定了他们在思考和行为中会产生许多与成人经验相违背的行为。当幼儿出现这种行为时,

  教师就会即时介入。这种介入与教育目标引起的教师介入相比,往往具有更大的随机性。

  二、表演游戏中教师适时介入的行为类型

  (一)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介入行为:这种介入是教师紧紧围绕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而进

  行,从而将幼儿的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的发展目标。

  情景一:在表演游戏《小熊请客》中,“小熊”为参加自己生日的第一个客人“小猫”开门,然后

  请“小猫”吃食物,“小熊”自己也跟着“小猫”一起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忘记了还有其他的小动物

  站在门口。这时,教师扮演“小鸟”及时地介入,“小熊,你还请了哪些客人来参加你的生日呀?”

  引导“小熊”去给别的“小动物”开门。

  从这个情景中我们可以分析教师适时介入的动机是为了实

  现游戏的教育目标。教师机智地扮演“小鸟”来提醒幼儿不要忘

  记自己角色的任务,帮助幼儿按照预设的游戏内容继续游戏,以

  达到游戏的教育目的。

  (二)教师自身经验引起的介入行为:这种介入是教师在介

  2007年第4期

  24

  入到游戏中发觉幼儿看似幼稚的行为实际上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且

  这种想法和行为对他的发展也是有意义的,教师便放弃先前的教育

  目标,尊重幼儿的行为表现。

  情景二:在表演游戏《小熊请客》中,扮演“狐狸”的幼儿因为不

  受“小动物”们的欢迎,不能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而伤心地哇哇大

  哭,小熊连忙说:“那你也参加吧。”这时,“小鸡”和“小羊”还是坚持

  自己的观点,不让“狐狸”参加;而“小狗”和“小猫”则显得束手无策,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