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民间文学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探索(3)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6月18日 23:38:59

  二、创设民间文学艺术活动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文学艺术作品,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系统典型,情景交融。教师有意识的创设环境与运用健康的文学作品进行熏陶是陶冶的重要形式。积极健康的文学作品和艺术活动能使孩子们在无意识的情境中,在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受到教育。例如学习童谣《汤圆》时,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制作的汤圆,让幼儿真切感受到汤圆的形、色、味等特点。

  三、民间文学教育教学与音乐、美术、表演游戏等多种表现形式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作品本身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作用。

  民间艺术具有多样性,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将民间文学与民间音乐、美术相融合,将几个艺术元素有机融合起来。如在学习《问答歌》等童谣时,可以充分结合音乐,体会童谣韵律美;在学习《老鼠嫁女》、《兔子三瓣嘴》等民间故事时,可以结合民间美术,结合剪纸、染纸等形式;而学习《司马光砸缸》时,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儿话剧,使故事内容更生动,充分发挥作品本身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冰、温颍筠主编.民间艺术教育研究报告与优秀论文选集〔M〕中国戏曲发版社,2001

  〔2〕马国凡.成语.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申江编著.新编谜语大全.〔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