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寓剪纸教学于游戏之中(2)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3月08日 11:24:36

  四、给予幼儿展现与交流的平台孩子的成功体验源于同伴的认同与成人的肯定,虽然自我认同也能促进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但他人认同的效果远远大于自我。为保持幼儿的永久兴趣,我们不仅在美工室、班级,还在幼儿园的走道内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展现与交流的平台。每当走在幼儿园的过道中,总会听到孩子们自豪地对父母或家人说:“爸爸,你看,这是我剪的。”也会听到大人说:“哟,人家剪得多漂亮!你要向他学习。”

  作品的展示不仅让成功的孩子多次地体验快乐,而且也给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有了借鉴与参考的机会。孩子们在剪纸活动中需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必须有相互交流的时机,唯有发现不足才能有所进步,唯有借鉴才能有所新的创收。

  在孩子们一次次的笑语中,我看到了一种现象,那些模仿范例不到位的孩子,为什么会乐得更自在,精神更兴奋?通过进一步观察了解,他们是在炫示自己作品的特别,这种特别正是每个儿童个体心理差异的显现。例如,两只眼睛只剪出一只,他却说是独眼神;眼泪剪反了方向,仔细一看,却成小和尚人像。别看教师轻而易举剪个三毛头像做范例,孩子们一时还不易把握,他们的手下剪出的却是独毛、二毛。剪坏了的老鼠,孩子说钻到洞里去了。没估计到,教学计划在孩子们手中充实起来,这些因无知而产生的“错误”,歪打正着地成为孩子们的创意。干脆,我放弃了继续示范的准备,宣布说,看谁能剪出不同的发型,形态与别人不同的小人来。并鼓励大家:谁认为自己剪得好,就把它放到黑板上来展示。这下教室热闹了,一下子变成了游戏的竞技场,你上我下,不一会黑板上摆满一大排;撤下第一批,又剪第二批。在这种气氛中,再顽皮的孩子,再“笨”的孩子,也会摆弄着个剪刀和纸,剪出自己心中的图像。有了一定时间的基本功训练,再次证明,不描不画即兴创作的技巧,不但可以掌握,而且更有利于儿童原发性思维中那独特的想像力的发挥,正因为不描不画,孩子们自觉加强了动手之前的“三思”。后面的教学,我几乎再不用动手示范,只需把题材、要求简单口述一下,就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去剪。

  至于剪纸的基本纹样、阴阳手法、构图原理等教学,也是在游戏状态下去进行。例如:刚开始,剪阴刻人物头像中的嘴巴时,启发性向幼儿发问:“大家边剪边想,小嘴的形状像什么?”孩子们抢着答:“香蕉、小船,弯月牙……”“对啦,对啦,剪纸就是在一张完整的纸上剪出像月牙状的缺口形成花纹来表现图像。我们给这样的花纹取个名字叫‘月牙纹’好吗?”“好!”当剪到女娃头像前额的刘海儿时,又问像什么。梳子、刷子、锯齿、小草,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有,我只要稍加引导说锯齿更形象,学生们就会喊出它叫“锯齿纹”。在边剪、边问、边答中,剪纸艺术中的生动语汇,仿佛是孩子们自己发明定义出来的一样。不难看出,今后创作的时候,孩子们灵活运用这些语汇也不会显得很难。大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这种开放式的环境气氛中,能找到孩子在家长陪同下初学素描练线条,初学钢琴,弹练习曲那种枯燥乏味的感受吗?

  在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只认为自己在玩、在游戏,玩的是不是艺术,剪的过程中是否包涵着创作并不知道,也不会在意。作为长期爱好剪纸的我,惊奇地发现,一批批幼儿的作品中,已有一些很有创意,它促使我进一步思考,幼儿本身就是创作的主体,身边的孩子就是一个创作群。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看到了希望。后来,我在网上浏览时看到一篇文章中写到,孩子们的种种创意,正是他们将那自然人的无经验、无知识的幼稚,拙气、无拘无束的表露。

  怎样引导他们去创作更好的作品。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各种剪纸活动,领来了各种彩纸,让他们把剪出来的作品进行简单装裱,贴在白纸上,贴在彩纸上、 贴上名字、班级、内容。这样一来,幼儿更是兴奋,特别有成就感。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创作的热情。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