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浅谈幼儿钢琴教学的几个问题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3月25日 21:54:44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对人的身心具有多方面有益的影响,对于处在生长发育的少年儿童尤其重要。正鉴于此,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孩子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从而引发的"少年钢琴热"也一直久盛不衰。怎样使孩子在学琴之初就走上正路,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幼儿学琴的优劣

  初学钢琴的孩子大多为五、六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在骨骼、体力、智力的技能的关键时期。从优势上讲,五、六岁的孩子大脑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求知欲望较为迫切,在钢琴学习中如有正确的教育就会打下良好的"童子功";从劣势上讲,正因为他们处在思维活跃期,很难保证有较长的练琴时间,同时对于曲子的理解,正确弹奏方法的掌握上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

  二、幼儿钢琴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兴趣为依托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音乐亦如此。教师应本着"愉快教育"的理念,使孩子在身临其境中切身体验,激发少儿学习钢琴的热情,特别是入门的学习。我们应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来引导他们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尤其是运用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以及联想、类比等方法,可以使少儿更快、更容易地接受和掌握所学内容。

  "讲故事"是少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形象,无论是真实的或是虚构的都能充分激发少儿的想象力,让孩子亲身走进故事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少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增加对钢琴学习的可接受性或适应性,将故事情节融人到动态的钢琴教学之中。一方面,由于他们所熟知的故事感兴趣,有利于学习过程各阶段的茸然衔接,形成连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直接树立各种音乐形象,有利于对音乐作品的

  进一步理解。同时,运用少儿的语言与其对话,作形象描述,会使步儿在内心产生共鸣和亲切感。

  (二)以图画视谱为手段

  如果说音乐是一座艺术宫殿,那么乐理知识就是开启这座宫殿的钥匙,因此乐理知识在钢琴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乐理知识自身的理论性、抽象性.使它不如歌唱那么感性、直观。而且,这时期的孩子又处在感性接受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年龄段。使得形象化教学在乐理知识的教学中显得更加必要。为此我们可运用形象教学方法中的画面辅助等方法帮助孩子理解。

  我们设计一幅画面:五条河流与五条小路相间出现.河流代表五线谱的35724,小路代表五线谱的24613;重要的是在主要的河流与小路的位置安排好不同的"人物角色"。这样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音符,用河流和小路代表"线"和"问"化抽象为形象,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思维。

  (三)以节奏游戏为方法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骨架。节奏及节奏感的培养在钢琴教学中同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孩子来说,更难于理解和接受。这也是由少儿的生理发展特点来决定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有效掌握呢?运用形象化教学法中的打比喻、做游戏等方法,问题便迎刃而解。

  在讲切分节奏时,我们可比喻成口令中的"向右转"、"向左转"等;又可将附点节奏比喻成"立正"等。再如,我们让孩子体验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速度变化时,可让孩子根据速度的变化来改变步伐,同时把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分别比喻成爷爷、爸爸和自己,并且让弦子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此游戏让孩子切身体会速度的变化。这样不仅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孩子的节奏感。

  (四)以形象比喻为技术的催化刹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