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爱上海

论文:学前教育“小学化”论析

妈咪爱婴网 yuncheda.cn 2013年03月29日 00:55:19

  摘 要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表现为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小学化,其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政府、相关部门、老师及家长均有责任。要克服这种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学前教育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坚持科学的教育方式,端正办园思想,加强教育教研工作,完善防止"小学化"教育倾向的有关制度,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

  关键词 小学化;素质教育;办园思想;应试教育

  第一章 前言

  学前教育"小学化"指违背学前儿童发展规律、学习规律, 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 把应在小学阶段完成的目标要求和学习内容下放和提前到幼儿园来;在学习方式上违背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体验学习、密切结合生活的区域活动学习和学习领域整合的综合学习为主要特征, 采取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和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育价值和教育重点上片面追求知识和技能, 而忽视儿童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身体发展、创造力培养和个性培养;在幼儿园活动结构上, 漠视儿童保育和教育并重的原则, 破坏儿童学习、休息、生活的均衡性,儿童身体发育得不到保证。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私立幼儿园、托儿所相继兴办,他们名义上以办幼儿学前班、托班为主,在实际操作中以讲授小学低年级课程为主要内容。这种做法很受当地的家长欢迎,他们的幼儿园、托儿所也越办越红火,由此农村的幼儿教育产生了误区--幼儿教育小学化。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颇能蛊惑人心的口号,像魔咒一样不断地把孩子们的"起跑线"前移。于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可遏制地蔓延开来,几乎成为学前教育的常态。特别是近几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内容和方式小学化,言行过于规矩,往往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学龄前的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学习任务,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压力。许多家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便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守旧,在他们的心目中认为:知识是衡量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因而对孩子早期教育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要么自己在家中施教,要么为了不影 响自己的生产劳动把孩子送入学校,让教师管理更为放心,家长的这一举动,违背了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家长不要光看孩子学到多少知识,会几道加法题就对幼儿园评价的挺高。反之,不会作题不会写字则认为上幼儿园没用,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地与别的孩子相比,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造成孩子情绪不安与不合群,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摧残。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但最近六七年来由于学前教育市场化的推波助澜,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蔓延城乡,日趋严重,正在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社会问题。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学前教育"小学化"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倾向,而是正在成为普遍性的教育现象,出现从教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的全面"小学化"。

  第二章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亟待解决,即使有再好的园舍、再好的设施、再好的的教师素质,如果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孩子很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受教育时机。小学化倾向突出表现在幼儿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

  1. 教育目标上要求幼儿向小学生那样以学为主

  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活动中、玩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而是向小学生一样听课,一样做作业,一样灌输知识。

  • 幼儿园教案_分类
  • 关注我们
  • 本类随机推荐
  • 最新教案专题
  • 幼儿园课件
  • 幼教微信群